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非論,論其軼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衡量。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此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此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此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儘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覺得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彊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