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是有要求的,息災法的火供修法內裡隻能放寶瓶天珠、一眼天珠、四眼天珠等天然具有息災緣起的天珠在內裡火供。
貢欽・晉美林巴(1729-1797)指出“天珠石可分為無睛、長條有睛等多種,能夠抵抗各種血疾、魔患、八部鬼眾之災,愉悅身心,親和人際,促進福祿,晉升名譽。”
按照分歧的需求,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會為弟子或全部佛教的昌隆修一些呼應的法門。
息災法的壇城是四方形,色彩以紅色為主。
可見曆代大德都對珠寶之服從大加讚美。
因為天珠的能量足以補足任何五行天賦命理的缺點,獲得身、命、運勢和福慧以及財力的磁場加持,使得佩帶者身心安閒、順心如願,如許的貴重聖物,當然需求修持的福報才氣獲得。
根據圖樣,上麵再用鬆柏枝葉和檀香等搭建一個立體壇城。
按照火供目標的分歧,火供壇城也會不一樣。
噶瑪巴等清算的《天珠說》也說,“古時曰‘查母’,古人叫做‘斯’(天珠)。此為快意寶,又稱‘四洲查母’寶,是為無上寶,不識寶之性,猶看河邊石,曉得寶之性,快意之寶也,各式工夫時有付東流,百般貪婪畢竟事無成,珠寶雖有拇指大,卻看諸事情快意。”
依《吠陀經》記錄:太古時因受地理環境及天然災害的影響,求神助佑之心天然產生,“天珠”因此被締造出來。
由此可知天珠之服從。
火供過後七寶等物俱化灰燼,唯有真正的天珠在火堆中靈光閃閃、曜曜放光。
天珠用於敬奉佛菩薩之事蹟具代表性的記錄為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讚普鬆讚乾布時,帶了一尊從印度請來的佛像作為陪嫁,最後這尊佛像就來到了我們這裡的釋迦殿內,這尊佛像除了你看到的那顆天珠供奉外,還被本地信眾鑲上了百餘顆各式百般的天珠,包含三顆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寶瓶天珠(或稱長生瓶天珠)、虎紋天珠和彆的帶眼天珠。
因為天珠具有如上所說等非同平常的加持能量,獲得一顆真正的西藏天珠本身就不是件易事。
在壇城的中心,放入金、銀、琉璃、瑪瑙、珍珠、硨磲、珊瑚等佛教七寶和象牙、綠鬆石等寶貴珠寶,上麵再鋪上雪蓮花、紅景天、藏紅花和冬蟲夏草等各種寶貴草藥。
是以,具有一顆天珠是累世修持堆集的福報閃現的成果,此生如果獲得一顆天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修法勝利的一種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