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古時這修行的第一境喚作‘靈身’,比擬之下,‘通天’的意義不如‘靈身’貼切,且還多出了一重唬人的歧義。可這一重歧義,又第八章 三階十二景何嘗不是對初入修行者的一份鼓勵、又何嘗不是統統修家的宏誌大願。
此中的前三重境地,指得都是元神生長的階段,也可稱作‘快意胎’、‘歡樂兒’、‘遠遊子’,大清閒問又是一重貫穿境,破最後一重貫穿,迎最後一重劫數,若勝利便可得大清閒、大歡愉!
蘇景用力撥出了一口長氣:“長輩感覺…叫它、叫它‘三階十二景’更貼切些。”
少年有些魂不守舍,不是一時衝動,不是一時貪鮮,乃至都不是慕長生羨清閒,而是陸崖九的一番話,真的讓蘇景心馳神馳,感受彷彿墜入了從未有過的壯好夢境,他確切很想攀上層層的高階,去一一明白那些美景。
明顯,再前麵的境地和現在的蘇景間隔實在太悠遠,陸崖九也就不在細心解釋,隻是大抵提了一提。
蘇景的心機一貫不錯,稍稍思慮後便作答:“三個境地,都與感受天然有關。”舉一而反3、得一則問二,是蘇景讀書時,在夫子教誨下建起的風俗,跟著又摸索道:“看這三境…修行的目標是要儘力感悟天然、融於六合。”
陸崖九嗬嗬地笑了起來:“答覆得還算能夠,但關頭上你弄錯了。三個境地都是在儘力感悟六合,這是對的;不過修行本質毫不是要融於六合,正相反的,是要讓本身自成六合、再破開六合!以是便有了下一個境地的修行:小真一。”
世人隻道山中修家整天正襟端坐、不苟談笑,殊不知修行道上從不乏心機活潑之輩,再簡樸不過的事理,若修者都是墨守陳規的古板之人,那本日中土世上妙法無數、仙宗林立的盛景從何而來?
若換一種說法,‘通天’實在就是洗髓、鑄就身材根本。
‘通天’境成,非論今後修行如何,陽壽立增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