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鄯州老卒[第1頁/共4頁]

杜士儀平素除卻升衙理事,文武部屬拜見,常日裡很少出鄯州都督府,到任鄯州這一個多月來,那些盯著都督府前門後門側門邊門的眼線多了,除卻大比,愣是冇瞧見杜士儀出來過一次。久而久之,旁人天然覺得他這位節度使自矜身份,不會等閒讓人偶遇著。而他養的人又多,如李白這些是朋友,四周喝酒玩耍百無忌諱,現在三人跟著王忠嗣去河西涼州遊曆去了,其彆人不是幕府官便是側近,行跡也飄忽,等閒撞不著。因而,裡裡外外那些眼睛垂垂就懶惰了。

“該打就打,顧忌那麼多乾甚麼!”姚峰有些忿忿然地捏緊了拳頭,上馬以火線才懊喪地歎了一口氣,“有郭家人一日,這鄯州隴右節度就為其所製,難不成郭英乂都調走了,這局麵仍然要持續?”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如此,處所官府如此,就連家中也如此。就以很多人家來講,父親用過的老仆,倘若倚老賣老,兒子一定還買賬,閒置不消都是輕的,脾氣大的直接打發走乃至趕走,這類事屢見不鮮。倘若不是顏真卿已經來見過這些老卒一次,杜士儀也不能鑒定他們是倚老賣老,還是昔日軍功赫赫,現在卻因為脾氣不容於郭氏,淪落少人知。

“我們本是結伴到鄯州來的,以是傳聞了張叔的名聲,天然就一塊來了。”顏真卿含含混糊,並冇有直接流露杜士儀的身份,探了探頭後便問道,“張叔,其彆人明天冇來?”

姚峰在鄯州都督府中見杜士儀的時候,和郭建幾近彷彿,並且出來時,他那略有些懊喪的神采也幾近和郭建一模一樣。他懊喪的倒不是杜士儀一口回絕了他調走郭建,而是他遲疑滿誌地提出節製全部積石山一線以後,杜士儀說出的那句話。

“是。”顏真卿重重點了點頭,見杜士儀麵沉如水,他便歎了一口氣,“我第一次聽人言說找到這裡的時候,也有些不成置信。畢竟是郭大帥當初在隴右節度使任上用過的親衛,鞍前馬後軍功無數,怎至於郭大帥故世後就落得這麼一個了局?傳聞為首的張久脾氣樸重,諫勸起來連當年郭大帥都不留顏麵,就不要說厥後那幾位郭郎君了。以是郭大帥身後,郭英傑調任河北,郭英乂不待見他們,冇有郭家庇護,再加上當年為親衛時心直口快獲咎人,以是連子侄都受了連累,冇能在軍中效力。其他幾個老卒,多數也有如許那樣的遭受,這才淪落至此。”

之前顏真卿在張久麵前流露是來自長安萬年縣,張久就曾經對杜士儀有很大的興趣,此中最大的無過於用人以及政令。以是明天見著顏真卿,他三句不離本行,又忍不住抱怨了一句。可話出口以後,他便笑了起來:“對你們抱怨也是白搭。顏郎君說,到這裡是為了寫一篇鄯州記,轉頭好呈送給朝中宰輔的,你們三個呢,是不是都籌算寫一篇好文章,轉頭乾謁朝中那些相國尚書侍郎?”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