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也是這麼說的,可昨兒個俄然就暴漲了三成!”
聽到這七嘴八舌的話語聲,杜士儀沉吟半晌便低聲叮嚀田陌在中間等著,隨即含笑走上前去,迎上前去衝一個點頭感喟朝這邊走來的老者拱了拱手道:“老丈,敢問這米行本日是不賣粟米了嗎?”
登封縣間隔洛陽不過數百裡,原名嵩陽,最風景的時候是在高宗和武後君臨天下那些年,這伉儷兩代君主前後在嵩山造起奉天宮和三陽宮,以作為登山封禪時居住。現在時過境遷,兩座離宮固然年年補葺,但卻再也冇了仆人。再加上當明天子即位以後毀金玉倡儉仆,連帶登封縣署也已經有兩年冇補葺過了,曾經氣度的門樓和高牆,現在也暴露了班駁老舊的頹勢。
登封縣城是河南府所轄的一座大城,城中南北東西分開成好些坊,東西南北各條大街都是通衢大道,除卻行人車馬以外,看不到一個擺攤發賣的人。高高的坊牆粉飾住了往坊中窺視的視野,每個坊門都有人巡檢視管。一起直到城中東北的坊市,一股喧嘩方纔劈麵而來。
“本日才賣了八石米,比昨日的十石都少!這是趁火打劫!”
幾聲氣憤的嚷嚷以後,卻有一個穿著整齊的中年人從店中出來,四下裡拱手一揖後便陪笑說道:“各位鄉親父老,小店毫不是成心惜售,而是現現在青黃不接,存糧有限,故而小店每日隻能賣這很多。哎,各位冇買著的明日趁早,小店絕對還是這個代價……”
此時現在,站在登封縣署前,杜士儀打量了一下門前那無精打采的幾個差役,隨即方纔來到了書記欄前。公然,那一張字體峻拔的告百姓捕蝗書還貼在那兒,可除了他以外,卻冇有一小我在四周立足逗留。前後將這佈告讀了兩遍,他便來回身走到縣署門前,安閒不迫地對此中一其中年差役說道:“煩請入內通報崔明府,就說京兆杜陵杜十九,專為捕蝗事而來!”
“不賣了!方秀士都說了,明日趁早,可你早人比你更早,再這麼下去家裡都要斷炊了!”
登封令崔韙之本年已經四十出頭,出身清河崔氏,以門蔭退隱,十幾年熬到了現在這秩位,正應了和考評一樣的中平二字。正在接待高朋的他看到崔圓進門以後連連打眼色,少不得找了個藉口臨時出了屋子。當崔圓謹慎翼翼地說出那一番話的時候,原有些惱火的他立時眼睛一亮,隨即不假思考地開口說道:“你先把人請到偏廳等待,回甲等我的叮嚀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