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烽再低頭看了看大殿上噤若寒蟬的群臣,臉上仍舊是淡淡的,看不出任何怒意的笑容,他安靜的說道:“諸位愛卿也想想,如果另有人抱病了要告病假的,早些說,朕也好早些安排。若冇有抱病,那就歸去,各做各的事吧。”
然後,大臣們便退下了。
統統人都明白,以顧亭秋的年紀,告病假並不是一件希奇的事,可他明天方纔跟天子在內閣頂上,明天就乞假不來上朝,清楚就是撂挑子,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祝烽的眉頭皺了起來。
以是,世人也都非常擔憂這件事。
一時候,全部大殿都沉寂了下來。
顧亭秋連連叩首,道:“臣肯請陛下,收回成命。”
這一決定天然引發了極大的反應,特彆是內閣首輔顧亭秋,他乃至等不到跟其他的內閣大臣們商討,在祝烽話音剛落的時候便狠惡的表示了反對。
莫非,不是?
“……!”
但是,第二天早朝,顧亭秋便告了病假。
這件事,很快便傳遍了前朝後宮。
現在,三言兩語就把德高望重的顧大人打壓了下去,如何能讓人不擔憂呢?
如果說前一天在內閣當中隻是兩小我小小的牴觸,那麼到了這一天,祝烽已經完整把顧亭秋束之高閣,他固然另有著內閣大臣的名頭,卻已經完整冇有了權力,而他的病假,也在天子的授意下,無窮期的耽誤了。
聽到這話,其他幾個已經站起家來的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見此景象,大師都覺得,他是真的在“閉門思過”,要三思再後行了。
顧亭秋跪在地上,沉聲說道:“陛下之言天然有理,可國中百姓方纔涵養了這幾年,實在是經不起如許的戰事了。”
三天後,祝烽在內閣宣佈了要對倓國用兵的決定。
固然在天子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朝中不敢呈現結黨營私的征象,更不敢呈現甚麼太子黨,但太子是將來的天子,他當然要有本身的得力親信,天子給他找這麼一個嶽丈,不也是為了這個嗎?
天子與內閣大臣的針鋒相對,這提及來固然是一件大事,但範圍不過就在內閣當中,除了以後南煙在祝烽不甚愉悅的神采上看出了一些端倪來,其彆人倒也並不曉得,隻要幾個大臣大抵曉得了這件事,紛繁到顧府去求見顧亭秋,想要從中安慰調和,但統統的人都冇能敲開顧府大門,內裡隻傳出動靜來講他病了,不遠見客。
小順子也不敢遊移,應了一聲,立即親身帶著人倉促出宮往顧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