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葉誠師兄啊。”
跟著個老記者跑來跑去,李飛這兩個月也寫了幾十篇訊息稿,不過都是些雞毛蒜皮的文章,並冇有引發任何的存眷。想要畢業後留在報社任職,李飛必須得有所作為才行,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搞一個大訊息。
某天早上,李飛看到葉誠唱片銷量破萬的訊息,俄然靈光一閃:葉誠也是浙省人,我為甚麼不去他故鄉采訪一下?
葉誠自從上電視成名後,浙省本地的報紙也紛繁報導。不過報導內容滿是網上的動靜,比如葉誠之前學習很優良、因家庭變故停學北漂等等,底子冇人跑去實地采訪。
袁素音現在但是風景無窮,走在黌舍裡,到處都有人跟她打號召問好。每天都有記者上門采訪,儘問一些葉誠小時候的事情,搞得袁素音現在都冇法普通上課了。
另一個門生立馬辯駁:“不是貪汙,是調用公款。”
“……”
訊息界有句戲言,叫做“狗咬人不是訊息,人咬狗纔是訊息”。文娛圈老是曝出各種負麵動靜,大師對此都見怪不怪,現在俄然來個正能量,反而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錢塘晚報》的發行量本來就大,這篇訊息一出來,當即激發社會熱議。很多市民從冇聽過葉誠的歌,但卻通過這篇文章記著了他的名字,隨即浙省的其他報紙也紛繁轉載,記者們開端一窩蜂地往曲嶺市二中跑。
李飛是冇記者證的練習記者,隻能假裝成高中生混進黌舍。在校園裡走了一陣,李飛看到幾個門生在野生湖邊看書,他當即走疇昔采訪:“同窗你好,問你們個事。”
一個門生說:“他爸貪汙,被差人抓了。”
“少年停學替父還債,一步步邁向人生頂峰。”
果不其然,李飛剛一問出口,那老太太就說:“這事我清楚,袁教員的愛人是國企經理,挺樸重的一個年青人,可惜因為炒股傾家蕩產,車子屋子都被法院收走了,借主都追到了黌舍,我當初還借了3000塊錢給他們家……”
有句話叫做感激國度感激帶領,葉誠這回是真想這麼說,並且是發自內心的竭誠之語。
“……”
李飛感覺這是個機遇,現在葉誠人氣高漲,他的文章說不定也能藉著東風遭到存眷。
到底葉誠的家裡產生了甚麼變故?這是很多粉絲都體貼的一個話題。
做出決定後,李飛就找藉口請了個假,坐長途汽10∑,車趕往葉誠的故鄉曲嶺市,然後一起探聽找到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