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暖,你爹呢?”領完糧的鄰居見於暖從家出來,跟她說:“陽子讓我跟你爹說一聲,讓他去推個車去,快排到你們家了”。
於老夫是個木工,除了下地掙工分,他還會給村裡做做耕具也能再掙一份,以是一人掙得能頂上於建宗伉儷兩個。
最後還是隻拿了倆進山,因為李巧花說就算六袋都裝滿,他們娘四個也搬不下山,因為他們家的壯勞力下地了。
其實在李巧花出來前,於晴跟於暖就勸過於陽,跟他說過拿這麼多麻袋裝不滿,不過他冇聽,非要每人揹簍裡都放倆,信誓旦旦的說本年山裡東西多,很多拿。
就算於建宗跟李巧花起早貪黑的乾了半年,糧分到手也冇比彆人多多少。
見她白手返來,於建宗另有些迷惑:“不是說去你奶奶家嗎?咋這麼快?”
禮拜六這天,於晴、於暖、於陽,姐弟仨早早就起來吃完飯籌辦好上山的行頭。
五歲今後,能幫著家裡乾些家務了,來老宅的時候會幫著喂餵雞,洗洗碗,到現在就算已經上學,每天還會來老宅走一趟,來了看到有家務活會順手給乾完,冇有的話就陪於老太說說話。
來到這個天下後,因為同一都窮,一樣冇有見過白酒,還是前年前街鐵柱奶奶釀了酒送老宅了些,她才喝上第二次,不過因為她年紀小,當時她說要喝,隻讓她喝了一口嚐了嚐,要喝第二口的時候就被她娘給製止了。
因為李巧花剛小產,家裡都不想讓她乾活,然後就有了於暖問於老太地瓜甚麼時候曬,她好跟她姐來替她娘乾,成果說好的下禮拜再曬,冇想到她這一來就看到老太太乾活。
“棒子兩袋,高粱四袋半,地瓜十五袋。”
而她彆的還好,唯獨在縫補綴補這事上一竅不通,針腳特彆大不說,補了還不如不補時都雅,特彆是她爹出門前還叮囑,讓她看著她娘點,彆老乾活。
“曉得了六子叔,我去喊我爹,謝您啦。”
“棒子分了兩袋,高粱少點,兩袋半,地瓜多些,你們家本年分了多少?”
“您如何切起地瓜來了?不是說過幾天再曬嗎?我爺呢?”
此次分糧,於家除了分到的兩袋半玉米,四袋半高粱,十幾袋地瓜,彆的大豆跟花生也分到十幾斤。
打完號召於暖就去了老宅,進門見老太太坐在院子裡的石桌旁在切地瓜,她立頓時前把刀接了過來,代替老太太坐在石凳上切起來。
“剛在門口碰到隔壁六子叔推糧返來,等會用他家車,六子叔說快到陽子了,讓您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