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最後是給三皇子當陪讀,厥後又做過幾年四皇子、五皇子的陪讀,滿十七歲,就被晉帝賜了官職,在宮中行走,而本年紀悄悄已是正四品的文官,這令莫家表兄表弟們頗是戀慕。
陳蘅又道:“前幾日,我與父親說,讓他上呈奏疏,拿到沐食邑打理的文書,母親可知,父親上冇上奏疏?”
談笑大半個時候,莫氏憐莫三舅與侄兒們舟車勞累,讓他們回墨香苑小憩,隻說夜裡設了晚宴,要為他們揭風道賀。
“本年早早接辦,便能從永樂縣收稅賦,聽聞永樂縣雖非大縣,卻有萬餘人丁……”
這話她說得調皮又霸道。
出來時,莫氏宗主、莫家大房的太公叮嚀讓他們闊彆皇子,現在有了陳蘅的話正能夠遠些。
女兒這張嘴,更加不饒人,她但是母親。
莫三舅微怔,當即笑道:“阿蘅是個有長進心的好孩子,這但是mm的福分。”
一萬餘,就算是照著朝廷的標準收三成稅賦,這都多少糧食、多少雞鴨,永樂縣乃丘陵地帶,有農戶、獵戶、漁戶,雖非上等富庶縣,卻也是中等縣。
晉帝忙,哪偶然候見她,她還不是去歪纏莫太後。
莫太後看著她長大,少不得偏疼她兩分,又因一向有宮人說陳蘅長得像莫太後,莫太後信覺得真,就將陳蘅當作孫女般疼寵。
“陛下將永安縣賜給我做沐食邑,那就是我的。照著公主、郡主的端方,我有權在沐食邑安排信得過的人去做縣令,冇有文書,我可如何任免縣令、縣丞?”
莫氏心下氣惱,麵上卻有幾分高傲,當年莫太後就說要封她做郡主,可到底因為莫家冇有軍功,一向冇有封下來,女兒封了郡主又有沐食邑,比她本身具有這些還歡樂。
“三舅定會誇我長進用心,纔不會像母親如許呢。”
陳蘅就曉得是如許,立時笑容光輝。
滿園秋色,她偶然賞,而是想著幾年、數年後會產生的事。
莫家三人在路上就傳聞陳蘅被晉帝封了永安郡主,還賜了沐食邑,早前原要賜在江南某縣,被陳安婉拒,賜了穎川郡的永樂縣為沐食邑。
莫三郎含笑不語。
莫氏斥罵道:“瞧瞧你甚麼模樣?哪有世家女郎的衿持,冇的讓你三舅、表兄們瞧了笑話。”
莫三舅道:“我倒覺著阿蘅說的話不錯。”
兩個孔武有力的婆子抬著大木箱子出了瑞華堂。
陳蘅孩子氣隧道:“如果父親忘了,我可本身入宮尋陛下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