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洵與楊康從中都解纜,車馬扈從一起向南,前擁後衛煞是威風。
這些事情讓他在泗州城裡擔擱了一兩天的風景,把各項事情都安排了下去,隨後讓蔣兆揚和方生二人在此留守,幫手督導汪亨亮的事情。從現在開端,蒙古及北金各地的豐富物產就會源源不竭地從四周八方會聚到泗州分號,再一起通暢無阻地“私運”到南宋境內,而南宋的“三來一補”產品或是初級製成品、外洋罕見物品等也將通過這個渠道,再返銷回北金境內。
趙洵跟楊康說過,趁著汪氏族人的貨色還冇有運到,閒暇之際,不如我們先偷偷溜到南人的地頭上去玩耍一番。楊康也是少年好動的心性,固然之前到過川蜀,畢竟不知“上有天國,下有蘇杭”是如何一番滋味,就算趙洵不發起,他也會主動提出來,並且都離得這麼近了,再不去看看難道可惜?
泗州靠近火線,幾場大戰打下來,荒廢無主的農家甚多,第二天趙洵便在間隔東城門七八裡外一個叫做瀆頭的小鎮上找到了落腳點。瀆頭鎮西麵緊靠蘄水,有一個屬於泗州的運貨船埠,而南麵則與南宋的龜山鎮共享洪澤湖,可謂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貨色轉運站。
楊康似也有些戀慕趙洵身邊常有紅袖添香,而他本身就是孤家寡人,此去江南煙花勝地,如果來上一段才子才子風雲際會的嘉話,豈不妙哉?
泗州離黃河不遠,沙通天和彭連虎也恰好想順道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因而兩邊一拍即合,分頭行動。靈智和尚無處可去,便在泗州居中策應。
趙洵曉得竄改楊康的固有信心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再相勸。入城後在泗州防備史的官衙裡安設下來,與先期到達的一名汪氏族人見過麵後,便帶著蔣兆揚、方生幾人在城裡城外四周尋覓合適的建倉地點。楊康出於獵奇,也整日裡跟著他們到處轉悠。
泗州固然陣勢低窪,夙稱澤鄉水國,但水陸交通發財,係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衝要,其政治、經濟、文明、軍事職位非常首要。唐朝、北宋期間的皇家漕糧皆在此地中轉,全盛期間有成群結隊的船隻在此停靠。時人有詩讚道:“官艫客鯿滿淮汴,車馳馬驟無間時。”
不過,除了趙洵以外,後代之人再想一睹這座汗青名城的風采已不成得,這隻因厥後在清朝康熙年間,泗州城被黃河奪淮的滾滾狂濤淹冇在洪澤湖底,永為黿鼉之窟,成為天下上第二個龐貝,而官方也開端傳播起了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