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慰藉心靈的碑帖[第1頁/共4頁]

下了一夜的雨,陸葳蕤又有些認床,是以半夢半醒睡不安寧,臨到淩晨時方沉甜睡去。

陳操之謝過道人,披戴上雨具,與冉盛牽馬往東,在村中一富戶家求宿了一晚,次日天矇矇亮便離了延陵村,向曲阿縣城快馬而來。

店東人勸道:“陳公子,這天陰沉沉的,等下怕有大雨,不如在小夜安息一夜,明日再趕路吧。”

延陵季子就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季劄,因不肯擔當王位而隱居於丹陽,延陵季子高風亮節,才調出眾,精於音樂和跳舞,成語“歎爲觀止”說的就是他,這裡另有傳聞是孔子手書的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陳操之道:“請三兄代我向會稽霸道歉,我明日返來再去拜見會稽王。”

陳操之的坐騎“紫電”和冉盛的明白馬都隨船運到了建康,陳氏的兩名私兵牽馬過來,陳操之和冉盛就在顧府轅門前上馬——

顧愷之道:“這個何必叮嚀——陸氏車隊前日出發,現在必定已顛末端句容,子重在曲阿應當能趕上。”

陳尚天然曉得陸葳蕤被逼分開建康之事,歎了一口氣,說道:“十六弟,會稽王請你趟晚宴啊。”

冉盛目力好,策馬在前,讓陳操之跟在他前麵,聽得天上雷聲隆隆,覺得大雨頓時就要瓢潑而下,兩小我都戴上雨笠、披上蓑衣,牽著馬步行,又行了十餘裡,但聞樹木草葉“沙沙”聲響,大雨從東往西掠來,象大幕普通拉開,半晌工夫,大雨將陳操之與冉盛覆蓋——

陳操之將馬牽到廟簷下,說道:“來時張墨先生指導給我看,當時並未入內參拜延陵季子。”

陳操之向店東人借了兩副雨具,在暮色平分開句容縣,往曲阿縣馳去,趁天氣尚未黑下來奔馳一程,句容縣距曲阿縣五十餘裡,陸氏車隊今早從句容解纜,必定會暮宿曲阿。

淩晨的就寢多夢,陸葳蕤便進入了一個美好的夢境,彷彿置身牛車上,窗外青山綠水,俄然就到了陳家塢,見到了陳母李氏,陳母李氏慈和地讓丁氏嫂嫂帶她去尋陳操之,丁氏嫂嫂與她走到九曜山下,對她說陳操之就在山上,讓她本身去尋,她便覓路上山,倒是如何走也走不到山頂,不知陳操之在那裡?正有些焦急,聽得一縷簫聲從山顛飄零下來,不由心下一喜,提著裙子奮力登山——

陸俶道:“我陪蕤妹去吧。”

陸葳蕤道:“感謝五兄,我想單獨安步一會。”

陳操之道:“趕去送陸小娘子一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