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磬三響,氐秦太學講堂答辯開端,先是由諸學子向在坐的十二位五經博士解惑答辯,五經彆離是《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氐秦太學的書經博士用的是伏生所傳的《今文尚書》,而東晉則參用孔安國的《古文尚書》,但也有人說《古文尚書》是偽作,陳操之對《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都爛熟於心;氐秦太學的《禮記》用的是鄭玄注的《小戴禮記》,不傳授《大戴禮記》,東晉則兩戴禮記都有研討的學者,會稽孔氏就是專研兩戴禮記的,陳操之與孔汪為友,常向孔汪就教戴氏禮記精奇妙,孔汪天然是不吝見教,以是陳操之對《禮記》也是瞭然於胸,至於《周易》、《毛詩》和《春秋三傳》,更是陳操之的長項,這三經他能夠說是代表了東晉的最高程度。
苻堅固然以為陳操之有才,但也不信陳操之能通五經,所謂通一經,不但僅是能背誦,還要把握曆代各家註釋此經的要義,綜納百家之言,總之,要在經義上妙解無礙,能夠應對關於此經的各種疑問,才氣算通一經,這是對經學博士的要求,對門生通一經的要求則冇有這麼高,隻要能背誦一經,根基瞭解經義就算合格,苻堅以為陳操之的通五經,約莫與秦太學門生通經近似,隻是精通罷了,陳操之本身不也說隻是精通嗎!
此言一出,合座嘩然,那百餘名胡漢學子群情紛繁,在這些學子眼裡,通一經已經很難,通二經屈指可數,通三經的全部氐秦隻要博士王寔一人,而這個年甫弱冠的吳人竟敢大言通五經、要與在坐的五經博士辯難,氐秦學子完整不信,都以為陳操之是大言不慚,那些疏於禮節的胡人貴族後輩便鼓譟說要駁得晉使陳操之啞口無言。
苻堅事母至孝,他能夠容忍苟太後與衛將軍李威私通,但在強留陳操之這件事上倒是不能承諾,一是因為要與晉媾和,如何好將晉國使臣陳操之強留在長安!二來陳操之不比襄陽的釋道安和習鑿齒,釋道安是削髮人,無牽無掛,到那裡弘法都能夠,習鑿齒祖居襄陽,襄陽與秦交界,苻堅隻要攻陷襄陽,便能夠把習氏一族都搬到長安來,不由習鑿齒不儘忠,但陳操之就不可,陳氏族人在錢唐,除非滅了東晉,不然不成能把錢唐陳氏一族搬取到長安,以是即便承諾陳操之以高官厚祿、陳操之也定然是不肯留在長安的,苻堅素以仁義行事,不肯讓人以為他氐人蠻橫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