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審時度勢[第1頁/共4頁]

陳操之蹙眉思考時,郗超靜坐一邊,悄悄等待陳操之的答覆。

郗超眼露讚成之意,點頭道:“子重所慮極是,但行大事者必有非常之舉,北土固然冷落,但地盤俱在,北歸者能夠分到大量地步,這對心念故鄉的北人而言是有很大吸引力的,重返故都,能夠收附淮北流民和北地大族,對光複河南、河北之地有極大的幫忙,是以桓大司馬剋意行之,我明日上奏疏,且看朝中公議如何?若反對者眾,子重可有折中的良策?”

桓濟看了陳操之一眼,杜口不言。

陳操之道:“桓大司馬遷都之議,固然是高瞻遠矚,為國遠圖,何如北土冷落,民氣疑懼,永嘉南渡以來,居於江表的北人已曆數世,大部分安居樂業,現在又要強行號令他們返回河南,田宅不成複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餬口困苦自不待言,必然怨聲載道,對桓大司馬的清譽倒黴。”

陳操之道:“隻怕冇這麼等閒通過。”

郗超道:“我此番入京,護送桓縣公結婚並非首務,真正的任務是將桓大司馬的奏疏呈遞朝廷審議,這就是遷都洛陽,自永嘉之亂播流江表者,儘數北徒,以實河南——子重覺得此議能行否?”

郗超見這虯髯巨漢暴露孩子的稚氣,不由莞爾,與陳操之聯袂入室坐談,酬酢畢,郗超問陳操之的大中正考覈定於何時?陳操之道:“就是本月十八日。”

陳操之道:“有八州大中正會插手,另有常常在司徒府集會的清談名流,我已是疲於對付,郗兄就莫要再難堪我了。”

郗超還了一禮,上前固執陳操之的手,細心打量,讚道:“一彆三年,子重風儀更勝昔日,通玄塔初見,當時子重尚存稚氣,現在已是峨峨矯矯美女人,依我看江左衛玠之稱分歧適子重,衛叔寶男人女相,過於美好,子重應是嵇中散重生。”

郗超眯起眼睛盯著陳操之,陳操之安然麵對,郗超臉上垂垂暴露笑意,說道:“子重是我平生僅見的第一聰明人,審時度勢,清楚殷勤,談玄論道誇誇其談,臨事則束手無策,殷浩、謝萬石之流也,能作高蹈之語,又能務實明勢,這纔是我郗佳賓看重的。”

陳操之笑而不語,冉盛箭術是很準的了,但這騎馬,才學會兩天,就敢自稱弓馬純熟,可算是大言不慚。

冉盛道:“我那裡也不去,我隻跟著小郎君。”

陳操之對郗超的結局是很清楚的,桓溫第三次北伐不消郗超之謀,導致枋頭兵敗,名譽大跌,已經有力篡位,桓溫歸天以後數年,郗超也鬱鬱而終,年僅四十二歲——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