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遵對庾希道:“郗愔移鎮淮陰後,京口空虛,桓熙在京口募兵尚未成軍,將軍何不夜襲京口,擄掠桓熙為質,然後矯稱海西公密旨,討伐廢帝之逆賊桓溫,誅除凶逆,京口有放逐為兵戶的囚徒數百人,將這些人全數放出來,授以甲兵,再招聚北府舊部,以迅雷之勢攻取建康,然後傳檄壽州袁真將軍,袁真將軍素與桓溫不睦,與我等聯手,未始冇有誅除桓賊的機遇!就算事不成,就叛逃歸燕,有何不成?”
桓熙允了。
陳操之執手道:“辛苦辛苦。”
庾希怦然心動,貳內心清楚,若逃往廣州,廣州地僻人稀,庾蘊部下隻稀有千軍士,若桓衝率江州之眾來剿,實難抵擋,若趁此勝周少孫之勢,剿襲京口,京口距建康不過一百五十裡,急行一日可到,盧竦數百烏合之眾都能破城,他庾希又為何不能?若能挾持天子司馬昱與崇德太後,便可聚眾對抗桓溫!
卞耽答道:“客於晉陵暨陽。”
陳操之躬身道:“服從,鄙人後日便與蘇軍曹同道北上。”
仲春二十二日,陳操之與劉牢之、蘇騏一行數十人分開京口,籌辦渡江北上,去建康報訊的何謙、左朗還冇有覆信,卻先傳來客居暨陽的庾希渡江逃往海陵的動靜,庾希心知桓溫狠辣,不會放過他庾氏,他不能束手待斃,便率族人、門客、舊部、私兵千餘人逃往海陵,海陵多陂澤,追捕不易,又靠近大海,一旦事急可乘船出海前去廣州,廣州刺史是庾希二弟庾蘊——
姑孰距京口五百餘裡,戰船順江而下,兩日便到。
沈赤黔見禮道:“桓刺史、陳司馬,鄙人是五日前到的,鄙人從吳興募得五百懦夫,現就在京口城南結帳候命。”
桓熙利落隧道:“不必擔憂無糧,既為我北府軍士,總不至於饑餓,我此次從姑孰隨船運來了兩萬斛米,儘可支用數月。”
桓熙道:“甚好,蘇軍曹可速速回平輿率眾前來。”桓熙成軍之心火急。
隨庾希一起出逃的有其弟庾倩和庾邈,以及庾希之子庾攸之——
卞耽為莫非:“庾始彥雖已解徐、兗二州刺史之職,但另有護軍將軍之職在身,無朝廷詔旨,卑職如何能私行訪拿!”
桓熙道:“庾希將叛,此乃大事,還是請那邊置去一趟建康,陳司馬的屬吏左朗也一併去,速去速回,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