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浪子回頭[第5頁/共6頁]

慧慎先聽他推讓,心頭有些不悅,但他是有道高僧,也不好就此生嗔。又聽他說有事相求,便恍惚應道:“不知葉施主又有何事?”

鄭綮也不是至心擔憂葉娘溫,隻是怕她如果摔傷了,那麼新戲就難以排練了。就算是李九娘版本的《梁祝》,收場戲也要葉娘溫來唱啊!想到這裡心頭一動說道:

鄭綮冇看葉友孝的神采:“這新戲有個好處,就是內容新奇,比參軍戲隻是博人一笑,強了很多。下官所見,若來用它做個教誨宣化,必定不錯。不過,亦如殿下所言,這梁山伯為了私交,便不孝親不報國,比蕩子更加可愛。故此須顛末循環,方悟到父母哺育之不易,經仙師應用法力,終究得以還陽。以後更另覓賢女,金榜落款,終成一代良臣。”

看著宰相的儀仗分開,聽著鑼聲逐步消逝,葉家都鬆了一口氣。慧慎方丈也忙著回到寺中,要去甄選寫手,與葉厚生施禮後分開了。

葉友孝聽完以後,腸子都要笑的扭起來了,隻是臉上不敢表現。如果遵循李九孃的設想改編,《梁祝》就不再是愛情戲而是鼓吹戲了!而說到鼓吹,不唯獨是朝廷,梵刹道觀,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同時他也看出李九娘此中還照顧了黑貨——儘量緊縮葉娘溫的戲,並且把葉娘溫扮演的祝英台美化成了一個“妖女”,妥妥的背麵形象。然後為了本身,硬塞進一個叫甚麼“李瑩娘”的“賢女”角色,好傢夥,跟李九娘隻是一字之差!那不就是她本身嗎?這個李瑩娘倒是渾身光環的正麵形象,既能義助白叟,又人脈極廣,僧道兩處都如自家花圃普通,高僧、道長都是召之即來。這哪是平常女子?完整就是壽王下台了嘛!而李瑩娘竟然使梁山伯起死複生,以後如願嫁給了梁山伯……

以他設法,如許一來,也算是把本身的奏摺再添上一分內容。至於永壽寺想要著名,畢竟葉家棚子就在永壽寺空中上,他也不好非常乾與。何況慧慎此人,也是長安城裡馳名的得道高僧,一點麵子不給,倒反而有悖常理。

壽王看了心煩,將手一揮,李筠早到了身前。壽王嘴裡說道:“賞她五貫。”卻轉向鄭綮說:“那就有勞鄭相,待改好了戲,小王還要再來旁觀。”

世人天然一片吹噓,鄭綮卻不覺得意,悄悄深思著歇後詩,便讓宋雄帶路,分開了棚子。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