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這本書是曾參所作,主張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

此十義,人所同[1],當順敘,勿違背[2]。

有古文[1],大小篆,隸草繼,不成亂[2]。

【解讀】

孔子,字仲尼,我國當代巨大的思惟家和教誨家,也是儒家思惟的代表人物。《論語》是儒家佈道的集大成,包涵儒家思惟的精華,核心內容是如何“做人”及“做人”的事理。更有智者號令“21世紀人類要儲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聰明”。

[1]高曾祖:高祖父、曾祖父、祖父。[2]身:本身,本人。[3]子:兒子。

【解讀】

【註釋】

曰平上,曰去入[1],此四聲,宜調[2]協。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1]終,至四書[2]。

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出東西的氣味首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膻[1]焦香,及腥朽[2],此五臭[3],鼻所嗅[4]。

【註釋】

【註釋】

【解讀】

【解讀】

[1]人所同:十義是人倫中的十條原則,該當遵循履行。[2]背:背叛、忽視。

【解讀】

【註釋】

[1]禦:駕駛車馬。[2]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才氣技藝。[3]具:齊備。

【註釋】

【註釋】

當代人也日趨重視音樂教誨,乃至應用音樂停止胎教,展開心機醫治活動等,可見音樂的魅力和服從。日本心機學家鈴木鎮一研討通過拉小提琴去開辟和進步孩子的才氣,他抱著“每個孩子的才氣生長,都有一種培養體例”的信心,培養出了多量的“天賦”兒童,並著有《初期教誨與才氣培養》一書。

[1]中庸:書名,儒家首要典範。[2]孔伋(jí):孔子的孫子,字子思。[3]偏:偏差。[4]庸:平常。[5]易:竄改。

【譯文】

【譯文】

[1]長幼序:指年父老和年幼者要有次序。[2]友與朋:朋友。[3]敬:尊敬。[4]忠:忠心,虔誠。

長幼序[1],友與朋[2],君則敬[3],臣則忠[4]。

【譯文】

【註釋】

[1]徵(zhǐ):五音之一。

[1]若:如果,假定。[2]繁:龐大。[3]略說:大抵把握。

《中庸》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書,對於中國人的人生觀有極大影響。《中庸》主張小我的涵養平和適度,不要過分,也不要不及,要力求調和,社會就能由此安寧。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