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小字禰羅突,武川鮮卑族人。宇文泰第四子,北朝北周天子。諡號武帝。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現安徽亳州)人,夏侯嬰的後代。三國時魏國名將,官至大將軍,高安鄉侯。諡號忠侯。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人,西漢辭賦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受漢武帝賞識。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也廣為傳播。

皇甫

葛國被商滅後,厥後有支族遷至諸,以搬家地名諸,加上原諸侯國名葛,遂構成複姓諸葛。二說源於秦末陳勝叛逆時,將領葛嬰屢立軍功,卻因陳勝聽信讒言而被殺。至漢文帝時,葛嬰之孫受封為諸縣侯,厥後子孫遂以諸葛為姓。

【名流】

澹台敬伯,彆名澹台恭,會稽人,東漢名流。薛漢最著名的弟子之一。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春秋時各國諸侯非論爵位大小,多喜好稱公。至周朝時,諸侯王位普通由嫡宗子擔當,繼位前稱太子,其他兄弟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子孫後代遂有以公孫為姓。

宗政辨,唐朝人,官殿中少監。

仲孫

益暢,南宋峨嵋人,年幼好學,紹興年間進士。

【姓氏發源】

春秋時,晉國大夫伯宗因受讒言被殺。其子伯州黎逃到楚邑鐘離(現安徽鳳陽),厥後子孫遂以地名鐘離為姓。

皇甫嵩,東漢太尉。好詩書。靈帝時任北地太守,拜太尉,封槐裡侯,時號名將。

公羊高,戰國時齊國人。《春秋公羊傳》的作者。《春秋公羊傳》,亦稱《公羊春秋》或《公羊傳》,側重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史事記錄較簡。

赫連勃勃,南匈奴後嗣,十六國期間夏的建立者。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為屈孑,意為卑賤。原為鐵弗部,稱王後,覺得帝王“徽赫與天連”,因此改姓為赫連氏。自稱天王、大單於,國號大夏。

【姓氏發源】

夏朝時有斟灌國,至周武王時封淳於公在此建淳於國,後被杞國所滅。至杞文公時,杞國遷都於淳於,杞國後被楚國滅。居於此地的原淳於國王族先人遂有以故都名淳於為姓。

鐘離昧,漢朝人,項羽大將。向與韓信交好。項羽身後,投奔楚王韓信,劉邦忌恨。韓信謀反時,劉邦要韓信拘繫鐘離昧。韓信召鐘離昧商討,鐘離昧說高祖曉得你要謀反,不來攻你,是因為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以獻媚,今我死,明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著鐘離昧的頭去見高祖,即被高祖軍人拘繫。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