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既然說我等是不忠不義之人,我想曉得我們到底那裡做的不對?”
呂布看著麵前的二人,心中長出了一口氣,快步上前將他們二人攙扶起來。
“我大漢以孝治天下,你們二人上有高堂,下有子嗣,明天即使你們能夠一死了之,你們想過他們的處境冇有?你的高堂會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而心胸哀思鬱鬱寡歡;你的老婆也會因為你們笨拙的行動,而遺憾畢生;而你的孩子,也會因為他們的父親是一個懦夫而所不齒。你們大可挑選他殺,但在我的心中你們就是一個不孝之人。”
“世人之言即使首要,但隻要做的統統是有功於社稷,有功於群眾的,縱使是不被世人所附和,但我信賴數百年以後的先人,必然會認同所敬佩。”
“樊稠,武力85,智力75,率領78,政治62,虔誠度80。”
大漢相國董氏仲穎之位。
二人說罷儘皆躬身見禮,眼神當中儘是虔誠。
比擬較,董卓的才氣確切要弱他三分。
“你……”李儒被呂布的一番話氣得半天回不過神。
“故主已逝,我等背投彆人,世人又將如何看我等。”
目標很明白,就是要勸降他們。
呂布的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讓本來另有些躊躇的李儒樊稠二人看清了實際。
呂布的一席話,讓李儒和樊稠也是為之一震。
他們身為董卓的舊部,本來應當跟著故主一同而去,但眼下他們輕易偷生,隻能每日為董卓架設靈堂,以示心中哀思。
“李儒,武力60,智力93,率領71,政治88,虔誠度80。”
“如果如許,爾等二位可就真的是不忠不孝不義之人。”
“叮!宿主招攬在野武將樊稠,竄改原有汗青生長軌跡,嘉獎淺顯屬性點1點。”
而呂布也在這個時候調轉鋒芒直接進犯樊稠。
“大將軍謬論,鄙民氣已經跟著董公而去,此生隻願常隨青燈擺佈。”李儒淡淡說道。
“你說甚麼?”樊稠本來就是 脾氣,本來還等著呂布屈尊來招攬他們,卻冇想到直接就是劈臉蓋臉的一頓欺侮。火冒三丈之時,也顧不上本身壓根不是呂布的敵手,就籌辦衝上去打人。
三言兩語就如同重錘敲打在他們的心頭,讓二人腦筋為之一震。
“董公已經離世,麾下世人當中也有人各奔其主,二位被我活捉到現在也有兩年的光陰,人生短短數十年,白駒過隙,大好光陰如果就如許荒廢也實在是可惜,呂布鄙人,懇請二位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如此便能夠不荒廢一身才調,也能夠告慰董公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