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杜佑的苦笑,荀貞欣喜他說道:“杜君放心,張常侍如果以事而有何罪惡,我一人擔之!”

荀貞說道:“恰是。”向這杜密一揖,一邊往堂門走,一邊心中默唸叨:“1、2、三。”剛走了三步,就被杜密叫住。

事不宜遲,這件事辦的越早越好。由荀貞執筆,便在決曹院中,在郭俊的案上寫了一道上書,三人署名,去到政事堂拜見文太守。

“我籌算找郭俊、杜佑,聯名上書府君。”

杜佑無可何如,說道:“貞之啊貞之,你,你,……,唉。”說實話,他對荀貞此舉是有不滿的,被荀貞趕鴨子上架,必放心中不爽,不過他與荀貞來往已久,卻也不至於是以就憤怒荀貞。

杜佑問道:“王公?貞之,你說的但是刺史王公?”

他笑著與杜佑相對一揖。

“大功?甚麼大功?”

跪伏案前的兩個小吏上前將案宗捧起,發展出堂。郭俊放下筆,笑問道:“二君本日如何有閒,來我院中?”

郭俊正在辦理公事,兩個鬥食小吏跪伏案下,等他考覈唆使下邊縣中呈報上來的“具獄”。

戲誌才低聲說道:“都是我的親戚,因為傳聞我從你討賊立了些微功,覺得我將會獲得郡府的重用,是以結伴來找我,以求得一郡縣小吏之職。”這是人之常情,所謂“一人得道,雞犬昇天”。

荀貞往屋中看了看,笑問道:“屋中諸君是你的朋友麼?”戲謔似的說道,“‘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誌才,對你的朋友來講你就是王子陽了啊!”前漢王吉與貢禹為友,王吉字子陽,時人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郭俊出身陽翟郭氏,與郭圖本家,家世衣冠,數世傳習《小杜律》,本朝以來,其族中隻當過公、侯、廷尉的就稀有人,為刺史、兩千石等的有二十多人,其他如侍禦史之類的六百石吏者更是多不堪數,在郡中、朝中、天下的名譽,比陽城杜氏高很多,乃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比潁陰荀氏也高。荀氏之著名隻是近幾十年間的事兒,郭氏之名重天下已一百多年了。若能把郭俊也拉出去,自是最好不過。

“這,這……。”

郭俊慷慨地說道:“張直橫行郡中,多行犯警,我早就想治他的罪了!何如一向不得機遇。今波才反亂,而張直暗裡與波才早有來往,我正籌算趁此機遇將他定罪,本就要去找杜君、荀君商討,卻冇推測我還冇去找兩位,兩位先找上我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