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榮應諾。

等他研好,荀貞鋪紙在案,提筆多時,不知該寫些甚麼纔好,驀地想起數句詩,乃蘸墨疾書:“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寫罷捲起,用印泥封好,召侍立堂外的典韋出去,令道:“去看看後院的寒梅開了冇有,如果開了,采一朵放入錦盒中,如果冇開,就折一枝葉亦放入錦盒裡,遣人將錦盒與此封信送去常山真定,劈麵交給趙雲。”

邯鄲榮想起一事,邊走邊問道:“中尉,我和公達交割穀糧時,聽公達說中尉把前次在邯鄲縣募來的糧分了三成給相府?”

時已十一月,北風冰寒,雖穿戴厚衣,跪坐堂上仍然冷得砭骨,他顧望院中落完了葉子的花木,感慨地說道:“此去各縣募糧,在襄國時,襄國令姚昇置酒宴我,於席上擊箸放歌,歌曰:‘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為守貧賤,盤曲長苦辛’。唉,人生就像寄旅一樣隻要一世,如同灰塵霎那間便被這疾風吹散。這院中的花、木的葉子被北風催落,待到來年卻春暖卻又能葉滿枝頭,歲枯歲榮,而我等一旦飄逝,卻就法再榮了啊!”

夏侯蘭佩服荀貞雖居高位然卻憐憫百姓的情操,說道:“中尉必定能看到的。”

“這還真是挺可惜的。”

在展開招兵事情之同時,對餘下幾個縣的募糧事情也正式開端,這項事情仍由邯鄲榮賣力。

半個多月前,國相劉衡曾對他說過:中丘令,民主,朝廷已擢任渤海人王晉為縣令。王晉,冀州渤海郡人,少年時即聰明秀出,及長博覽文籍,名聞州內,是一個很馳名譽的儒士,按說早就該退隱了,隻是因為他昔年的授業恩師是個黨人,他遭到涉及,悠長地遭到監禁,直到現在。渤海郡臨渤海,在冀州的最東邊,離趙國不近,可再不近,畢竟是在一州當中,半個月的時候充足他從渤海來到中丘上任了。

荀貞起家說道:“現在就去。”笑對邯鄲榮說道,“公宰,你和我一塊兒去,招兵的糧都是你募來的,你是此次招兵的大功臣,不能不去看看招來的卒。”

“是啊,郡裡的流民越來越多,相府缺糧,冇法兒施助,早兩個月不施助勉強還行,流民們從野田裡,從近山的林中勉強尚能淘些吃食,現現在深冬了,林凋田凍,……,你瞧這氣候,陰沉沉的,說不定過幾天雪就下起來了,流民的日子本就不好過,若再一下雪,郡府如還是冇有施助的話,必有多量被凍死、餓死的,會有多量嘯聚成盜的,以是,我把你先前在邯鄲縣募來的糧分了三分給相君,以供他施助邯鄲縣之流民。此次你募來的糧,我還要分三分給他,不過就不是施助邯鄲縣之流民,而是由相君分給諸縣,令各縣彆離施助本縣之流民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