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荀攸哈哈大笑。

荀貞固然猜出了幾分,但此時聽荀攸說出後,還是忍不住“砰砰”心跳,他雖誌不在退隱,但如果能獲得陰修的賞識,對他聚眾保命的大計卻也會很有幫忙。幸虧他城府深沉,臉上的神采紋絲不動,笑道:“文如有王佐才,公達十三歲即能識人之奸。我學無所成,人無所長,怎當得起你二人的讚成?”

荀貞將文聘召過來,領著他們將後院也看過一遍,對荀攸說道:“寺舍粗陋,接待像我如許的俗人尚可,接待如你這般的雅士便不成了。鄉中雖小,卻也有一兩處景觀可玩。離此二十裡外,有一處竹林,溪水環抱,我聽佐史們說頗是清雅,早就想去看看,隻是一向不得閒暇。公達,你如成心,明天我就沾沾你的光,我們去賞玩一下如何?”

荀貞介麵笑道:“當是望我不墜族風,隻可惜我才學陋劣,也無甚德操,每觀此梅時,常忸捏不已。”

這一去林中,見了兩小我。一個是荀貞想見的,一個是荀貞不想見的。

“不是。”

潁川郡的大姓、王謝很多,荀攸說的這幾個都是此中的俊彥。

“我們郡中的太守換了人,你曉得麼?”

“便是前幾日,給你送信的那天。”

——

荀攸自無不成。

文聘和她不熟諳,荀攸與她很熟諳,頓時笑了起來,調笑似的對荀貞說道:“貞之,我說如何比來很少見你回高陽裡了呢?本來是把你家的美婢接過來了!好呀,你這前寺栽梅,後舍賞美,真是過的好日子,難怪流連忘返,不肯歸家了。”他和荀貞自幼熟諳,相互不見外,說話肆無顧忌。文聘自發這話不該他聽,帶著侍從們挪步走到一邊兒。

“我與文若異口同聲。文若說的是:‘我有族兄荀貞之,十年不鳴,一鳴驚人’。我說的是:‘鄙人族父荀貞之,少年沉敏,我所不及’。”

荀彧乃荀淑之孫,父輩八人號稱“八龍”,其父荀緄任過濟南相,兩千石的高官,幾個親叔伯也或任過太守,或當過縣令。荀攸的祖父荀曇是荀淑的兄子,曾任廣陵太守,從祖父荀翌名列“八俊”,乃當時黨人的魁首之一,也曾出任過沛國相、越巂太守,並參與過謀誅寺人如許的大事。現在潁陰荀氏在士林中之以是能有偌大的名譽,大部分都是是以兩支而來。而荀貞雖亦為荀氏族人,但隻是其中家的出身,祖、父皆冇有任過官職,今雖在鄉中略有薄名,但也真的隻是“薄”名罷了,仍然遠不能與他們比擬。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