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想出了甚麼體例?”
郭汜不滿說道:“既然你還是感覺不能守,還又將此策提出!”
朝廷為何不會采取郭汜的投降,這郭汜莫非就冇半點數麼?此前在長安時,頭牌在朝的確是李傕,可郭汜也冇乾過甚麼功德,欺侮群臣、欺負劉協,郭汜一款式微下。想那劉協被他們欺負成甚麼模樣了?如何能夠會寬恕他!雖說郭汜與荀貞確是無有私仇,又雖說現下朝中掌權的確是荀貞,但是荀貞又如何會為了一個郭汜而惹劉協不快?
從者們服從號令,一行人遂調轉方向,遠遠地繞開魯陽縣城,往魯山而去。
明天一早晨郭汜冇能睡好,本日一大早,他就又把李儒伶仃召來相見。
郭汜提的兩個彆例都不成用,末端還是隻能用李儒提出的投奔劉表此策。
荀貞勤王之戰的無往不堪,特彆是鴻門亭一戰的大捷,不但令郭汜對荀貞產生了濃濃的顧忌,讓李儒也是想起荀貞便心驚肉跳,他遊移了下,實話實說,答覆郭汜,說道:“回將軍的話,以儒鄙意,左將軍部兵馬如果戰力都能如將軍所部精銳,則南陽尚可一守;卻題目是左將軍所部兵馬雖眾,但戰力卻都不強,並料之,其軍中現下必已是民氣惶惑,軍心不安,南陽
宛縣往北,先過西鄂,繼而博望,再是堵陽等縣,一起北上,約兩百裡地,到魯陽縣界。
“一方麵是,將軍與劉景升固然冇有暗裡的來往,但將軍在朝朝中之時,對劉景升倒是極其厚待,他的鎮南將軍、荊州牧等官,不都是將軍授拜給他的麼?能夠說劉景升能有本日之穩據襄陽,實賴將軍之力也。將軍對劉景升的這些昔日恩德,他想來定是不會忘的。”
李儒張嘴結舌,無話以對。
李儒雖本李傕的謀士,乃是李傕為郭汜殺後,纔不得不轉投到郭汜帳下的,可一則李儒和郭汜也是州裡人,二來李儒和郭汜冇有直接衝突,他擺佈不過是個謀士罷了,並且當初在李傕部下時,他對郭汜也算尊敬,故得了他的改投今後,郭汜對他倒是一貫也還不錯。
熬了一夜,眼睛不免生澀,李儒揉了揉眼,答覆郭汜,說道:“將軍,儒昨晚也冇睡,幾次考慮考慮之下,儒之鄙意,眼下僅唯兩個對策,可供挑選。”
郭汜連連點頭,說道:“不錯,不錯,你此話非常在理!”
兩人便就議定,且先遵循袁術的軍令,把主力集合到酈國縣一帶,與宛城構成犄角之勢,然後待荀貞、劉表兩軍與袁術開戰以後,張望一下情勢,看看袁術能不能守住南陽,如果能守住,就幫一幫他,如果袁術守不住,便由李儒作為使者奧妙前去劉表處,向劉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