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諶問道:“敢問明公,三勝為何?”
畢諶沉吟說道:“明公,聽你剛纔說,公台信中講到的‘三勝’,彷彿是很有事理,然諶不知兵,詳細是不是同意公台,與陳留聯兵,還是請程公、伯寧講講他們的觀點吧。”
畢諶說道:“潘璋勇而無謀,此確是我軍之一勝也。敢問明公,二勝是何?”
滿寵說道:“我郡豪強李朔等人,向來與寵交好,寵願為明公去信於他們,看看能不能把他們為明公兜攬帳下!如是能夠,則當明公、張府君一攻濟陰之西、一攻濟陰之南,而李進呼應於乘氏的時候,若再有李朔等人起兵於山陽,那明公這回反攻濟陰,豈不就更穩操勝券!”
曹操伸出三指,笑道:“不是另有哪勝,是另有三勝。”
曹操把陳宮來信的內容簡樸地轉述與與世人聽,說道:“公台來信,約我與孟卓聯兵,一起反攻濟陰。他在信中講了‘三勝’,徐州兵久戰怠倦,且現在分兵駐守濟陰、山陽、任城、東平、濟北等各郡,比擬月前與我軍交兵之時,他們的兵力已經分離,而反過來,我軍的兵力卻可集頂用於一地,能夠以眾擊寡,此我之一勝也;他前時與呂布通訊,呂布願與孟卓的彆部共攻汝南,以此,在我軍反攻濟陰的時候,孫堅部的豫州兵就冇法援助徐州兵,等於是斷掉了徐州兵的豫州外援,此我之二勝也;州府萬潛,因高素殺張長、劉馥殺李操,以及徐卓等在各郡侵害右姓,幡然覺悟,已然撥亂歸正,承諾潛為公台以內應,此我之三勝也。
畢諶與萬潛之前併爲州府的首吏,兩人是同僚,並且言語投機,友情也還不錯,聽到萬潛歸正,甚是高興,撫須說道:“我就曉得萬君從附徐州,是逼不得已!公然如此,今他不顧身在敵營之傷害,決然決定為明公內應,重新返來,……明公,足可見兗士民氣之向背!有萬君為明公潛通動靜,山陽、濟陰之真假,明公可儘知矣!”
畢諶、滿寵對視一眼,他倆此前都不知曹操命李高召李操、李進為內應之事,直到現下聽了,二人才知。
“可不是麼!”
“何比?”
程立說道:“明公,時下的情勢好有一比。”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滿寵年紀雖輕,比程立小了二三十歲,比畢諶也小了很多,但是脾氣果斷,有策畫、主意,並敢定奪。兩個春秋比他大的長輩都已經頒發過定見,他現在能夠開口了。他跪坐席上,挺直身子,說道:“明公,戰則有三勝,不戰則有兩弊,以寵之鄙意,可與陳留聯兵反攻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