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神采更加尷尬,但他曉得張昭所言不虛。
周瑜淺笑笑,又說道:“伯符勿慮,暮年黃巾亂起,張昭便舉家遷至揚州避禍,於合肥城中臨時容身,若不出不測的話,此人應當還在合肥。”
呂範訝然道:“主公莫非能夠未卜先知?”
“妙啊!”孫策一拍榻沿,大呼道,“若以十萬壯丁外加二十餘萬老幼婦孺為勞工,複耕巢湖沿岸之荒涼地盤,則萬頃良田唾手可得!”
孫策被張昭勾畫得的遠景刺激得鎮靜不已,直恨不得現在就脫手。
顛末半個月的將養,孫策的傷情已經大為好轉,固然仍舊冇法下榻,更不能騎馬,卻也起碼能夠坐起來用膳了。
張昭淺笑著說道:“除了複耕荒田,還可圍湖造田,二者相加何止萬頃?且所得田畝儘是高產水田,來年產出縱以保守估計,也可畝產二石!止此一項將軍便可得萬頃良田,外加每年起碼兩百萬石糧,而後用兵江北,再無軍糧完善之慮。”
張昭在合肥下方的巢湖四周畫了一個圈,說道:“將軍請看,巢湖沿岸地盤肥饒,灌溉便當,自楚國時便是魚米之鄉,但是自袁術牧揚州,各種倒行逆施,不一而足,乃至於民生凋弊,時至本日,巢湖沿岸之住民逃散殆儘,地盤更已經荒廢多年。”
移民安設不免牽涉到地盤之爭,丹陽、吳郡地盤肥饒,卻鮮有無主之地。
孫策讓張昭說的都有些悲觀了,要不還是拋棄老幼婦孺,隻帶壯丁歸去?
孫策又問周瑜道:“公謹你呢,你可有良策?”
除了行軍速率慢,另有一個更嚴峻的題目呈現了。
不過這事孫策也就是想想,先不說他若真為麼做就會民氣喪儘,孫策真要決定扔下老幼婦孺,那些袁軍壯丁隻怕一夜之間就會跑個精光,因為那二十多萬老幼婦孺大多都是這十萬袁軍壯丁的妻兒長幼。
這天駐營以後,呂範找到了孫策。
所謂以工代食,就是從現在開端,不管是袁軍戰俘,還是隨軍的老幼婦孺,都不再分給他們口糧,他們如果不想餓肚子,就必須出工!如此,孫策轉眼可得十萬勞工,既便是二十多萬老幼婦孺,也是龐大的勞力。
周瑜答覆說:“此人姓張名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氏。”
“某去去便回。”周瑜向孫策、呂範長長一揖,起家走了。
“將軍當得。”張昭微微一笑,又道,“不過,請恕鄙人直言,將軍如許帶著降卒以及老幼婦孺終非良策,從合肥到曆陽三百裡,以老幼婦孺之行進速率,起碼需走一個多月,從曆陽渡江起碼又要一月,如若船隻不敷,隻怕費時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