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渡河後,周澈帶著本部四千人最後隨行。

“很好。”朱儁點了點頭,問道,“賊兵這兩天有無異動?”

“不錯。”

“朱賊要渡滍水,不過乎兩個挑選。一,在我昆陽四周潛渡,二,在昆陽遠處渡。”

既然敵情冇有竄改,那麼作戰打算就不消變動。

辰時,孫堅率本部千餘人先行,步兵隨後,越騎營和三河騎士殿後。

送走了李瓚,諸人回到寺中堂上,商討明天的出兵之事。

堂上諸人皆無貳言,都道:“諾。”

“父城的賊兵離城了?”

他說的有事理。騎士再多,過河的時候必定用不上。黃巾軍確切能夠趁機擊之。

何曼的這兩個彆例都很靠譜,帳中的渠帥、小帥們再無貳言。

帳中的渠帥、小帥們頓時群情起來。

“是。”

汝水有一條支流名叫滍水(今沙河),正從父城和昆陽之間流過,以是欲擊昆陽,必須先到父城。

波才拔劍,斫斷結案幾,咬牙說道:“報仇雪恥,立我黃天,在此一舉!”

“如果朱賊在昆陽遠處渡呢?”

“出城迎擊?”

很多縣民也在遠處觀瞧,異口同聲地獎飾:“王師威儀,赫赫天威!此次南下,必能安定郡南,儘滅賊兵!”

朱儁說這話時,潁川太守、周澈等都在一邊兒。聽到他說:“皇甫將軍奏請朝廷說益解黨/禁”,周澈心頭一跳,心道:“黨錮要解了?”他固然記得黨錮就是在黃巾之亂時解的,但此時獲得了肯定的動靜,仍不由甚是欣喜。這是個好動靜。

“府君啊,明天你可與我同在中軍,請你觀戰。”

一個小帥說道:“半渡而擊當然是奇策,但是,吾等又如何才氣曉得朱賊會在那邊渡河呢?”

楚漢之爭時,韓信與西楚霸王項羽部下的虎將龍且在濰水交兵,韓信趁夜在濰水的上流堆土囊造堰塞水,次日天亮率軍過河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大喊:“固知信怯也。”率楚軍追擊。韓信見他追擊,便令士卒決堰放水,楚軍被從中間沖斷,惶恐失措,韓信順勢反擊,龍且被殺。

朱儁輕視地一笑,說道:“烏合之眾也配與我王師死戰?賊兵捨棄父城,倒是省了本將的力量!”他令人在堂上展開輿圖,行至圖前,指導給諸人看,說道,“明日南下,吾等就先取父城,然後再擊昆陽。……,文府君,你覺得如何?”

一個小帥問道:“朱賊所帶的北軍五校、三河騎士不成小覷。如果吾等主動出城迎擊,勝了固好,萬一敗瞭如何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