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鼓畢,從最北邊的江偉部和最南邊的祁杉部開端,一隊隊的士卒遵循間隔營門的遠近次第出營。
在“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退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全軍”這句話以後,另有一句:“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為將事”。
荀攸笑道:“昨晚買來被褥諸物前,因新卒受寒而君不肯著厚衣,今飯食將熟,又因將士未食而君不肯先食。皓粼,孫武子雲:‘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以父母之心,行動將之事,君是也。如此為之,假以光陰,必能得此五千人之心,使彼等為君效死啊!”
除了郭圖邊兒上另有鐘繇和一乾郡吏。他們都是被周澈昨夜遣人入城拉攏被褥的行動給轟動到了,是以明天一早就登城觀營,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回事。
每至一“什”之地,該“什”的隊率就會大聲命令,令新卒跪迎。
新卒中的民壯不懂鼓聲之令,幷州兵這些受過幷州練習的人懂鼓聲之令。跟著鼓聲響起,他們披甲持劍,奔到本曲、本隊的中間站定,接連命令。
未幾時,營地的中門大開。還是兩名親兵高舉赤旗為前導,荀攸和二十餘甲士在後簇擁,周澈甲冑在身,騎馬帶劍,昂然出營。
“將士未食,我不能先食。”
那些民壯就不一樣了,鬆疏鬆散地站著,或因獵奇,或因鎮靜,不時有人交頭接耳。
“同時,要把士卒所屬的‘甲’和名字寫在徽章上。”
當他巡完時,很多隊都已經開飯了。
戰國時有一名雄師事家,名叫吳起,與孫子齊名,並稱為“孫吳”。他寫了一本兵法,名叫《吳子》。在這本書裡,他專門用了一整篇的內容來講“治兵”。所謂“治兵”,即管理軍隊之意,全篇共分八節,彆離講說了進軍、作戰、練習、編伍、批示等題目。
昨晚才巡過一遍營,今早又巡營。
民壯是佃農、仆從,對周澈如許的人天然就帶有畏敬。他們各有脾氣本性,或恭敬讀書人,或恭敬王謝望族,或恭敬武勇果斷之人,或恭敬珍惜百姓之人,周澈這幾年的經曆實在豐富,今後中他們總能找到令他們佩服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