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馬鈞起家相送,一向送到驛館外,方纔分開。
薑維心道:“我已是‘兩世為人’,天然是‘生而知之’,想那譙周,本年不過十八九年事,竟然能與‘兩世為人’的我相提並論,不愧為三國末期蜀中儒道宗師。”
薑維依樣畫葫蘆,不但行動學了個全麵,竟連神態氣度也是分毫不差。
提及這位譙周,薑維倒是想起來了,此人乃是《三國誌》作者陳壽的徒弟,汗青上記錄此人起家於諸葛亮歸天以後,是蜀中本土世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蜀漢前期朝廷投降派的定見魁首,與汗青上主戰的本身倒是很有一些糾葛。
此番若不是看在本身是北方降將的份上,尹默隻怕在禮節教誨結束後,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會有這般閒情逸緻談笑風生。
尹默回道:“伯瑜是蜀中的大儒杜瓊的表字,他精通讖緯術藝,熟知天文占驗,眼下正在朝中任議曹處置。不過伯瑜他為人沉默寡言,很少人來往罷了。”
漢朝時重視禮節,劉備又自稱漢室後嗣、中原正溯,對禮節一道更是重視,故而法度極繁。據尹默先容,單就一個“立”,就有“經”、“共”、“肅”、“卑”四種站法。
薑維口中謙善了幾句,問道:“敢問先生,你口中這位杜伯瑜和譙周又是何人?”
薑維幼年時也曾研討過當世大儒鄭玄的學問,故而扳談間也會講些鄭氏學問,並一些西北舊事。他比當時之人多了兩千年見地,又兼口齒清楚,層次清楚,兩人竟頗能聊到一塊兒去。
尹默歎道:“漢中王上封號後,得我傳授教誨禮節者不下百人,世人當中,當屬伯約你的資質最高。能與你比肩者,唯有我那老友杜伯瑜的弟子譙週一人罷了。”
喝了口茶水,尹默又道:“能入得伯瑜法眼者寥寥,而那譙周恰是其一。此人年事與你差未幾,出身世家,博聞強識,乃是我蜀中年青一輩中的佼佼者。”
兩人在堂中相對而坐,酬酢幾句以後,尹默當即開宗明義道:“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運》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禮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禦,冠昏朝聘。賢人以禮示之,天下國度可得而正也。
不知不覺已是晌中午分,薑維請尹默留飯,尹默暴露可貴一見的笑容,道:“伯約美意,我已心領。隻是驛館所用皆為官出,昨日拂塵筵席乃是國體,本日我若再此糜耗公帑,隻怕有招物議。”薑維不知諸葛亮治蜀嚴格至此,隻得遠遠送他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