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捷報與俘虜張郃幾近同日被送到劉備帳中,劉備手持戰報,喜憂參半。

而馬良之於此處,是因他長於措置內政後勤,劉備命他隨軍入漢中,賣力漢中相稱中段的糧草轉運事件,專門與李嚴對接轉運。

馬良解釋道:“漢中經略,光陰尚短,去歲入成,僅能支應漢中雄師數月交戰之用,加上益州中軍耗損,一定足用,敢問文長,若雄師冒然出了關中,又失了糧草供應,又當如何?”

馬良還是有些擔憂,正要說話,卻被劉備舉手頓住:“北伐之機,千載難逢,朕不肯落空,更情願冒險一試還要辛苦季常再催一催正方,想來兩個月,充足他修複糧道了。”

劉備一揚戰報,皺眉道:“孔明、翼德全殲魏西軍,褒斜道業已打通,恰是我軍挺入關中的好機會,若糧草不至,徒之何如?”

馬良躬身道:“照理此時該當春暖溶解纔是,但本年氣候實在變態,正方來信,言益州各處雨雪交集,連月不竭,成都至漢中門路泥濘,運糧殊為不便,他抵死督辦,也難及預期。”

此舉效果明顯,緊緊將漢軍擋在穀口關隘,不得寸入關中半步。

馬良當年跟隨關羽,插手過荊州北伐,深知糧草轉運之首要,稍作沉吟,緩緩道:“臣覺得,為求穩妥,還是再等上一等纔好。”

“正所謂雄師未動,糧草先行,而曹丕伐吳一事事出倉促,朕想著戰機稍縱即逝,這才反其道而行之,先變更雄師,再歸集糧草,現在益州雄師雲集漢中,為何尚無一批糧草運達?季常,你可知正方(李嚴字)到底是何籌算?”

漢中位於秦嶺和大巴山兩座平行聳峙、東西橫亙的山脈之間,秦嶺西抵隴山,東連熊耳山、伏牛山,高大險拔,足覺得關中南麵樊籬。

秦嶺之高大,每條穀道都盤曲迴旋,幽深險要,倒黴於人力物力的大範圍活動,特彆倒黴於糧草補給的運輸。昔日曹操在爭漢中而未得後多次感慨:操縱這些穀道出奇兵還能夠,大範圍進兵則倒黴。

比及諸人趕到坐定,劉備先對諸葛亮與張飛的戰果作了一番通報,隨後開門見山道:

時褒斜道河穀深險,絕壁壁立,通行不易,故曆代多治棧道於褒斜道,因陣勢限定,趙雲軍被堵在斜穀口以南,麵對魏軍防備,不能儘力施為,可謂寸步難前。

劉備曉得魏延獻出此計,多少有些焦急負氣,便擺了擺手,表示安撫,魏延氣鼓鼓地做下,帳中氛圍有些沉悶。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