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答非所問,直指關鍵。“府君奪人產業,以賞兵士,有冇有想過府君麾下這些兵士又是甚麼人?你知不曉得多少人在城外等著呼兒喚夫,要他們反戈一擊?”
董和歎了一口氣。“既然如此,那和就未幾嘴了。不過,承蒙府君錯愛,多次禮聘,和甚是感激,現此存亡之際,當向府君道一聲謝。”說完,躬身見禮,一揖到底。
鄧濟的臉和陳紀一樣抽搐起來,內心愁悶壞了。可不是麼,如果不是跟錯了人,而是在孫策或者周瑜的麾下,他至於這麼憋屈嗎?動機一起,他俄然發明陳紀的眼神不對,轉念一想,這才恍然大悟。
――
“哦……”董和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公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將軍和府君一樣是忠義之士,隻是所托非人。可惜啊,你本來能夠建功立業,燦爛門楣的,現在卻死不得其所。”
鄧濟躊躇了半晌。“我是南陽鄧縣人氏,隨府君臨貴郡。”
陳紀頭皮發麻,回身看了看鄧濟。鄧濟苦笑。他早就提示過陳紀,隻是陳紀冇想到外城會被如此敏捷破攻,冇來得及做挽救辦法。
陳紀一時語塞。“這……他違亂法度,屠戳豪強。”
鄧濟看了看鄧展麾下的將士,看看他們身上的甲冑,手中的兵器,點了點頭,承諾了。
陳紀無言以對。但是他更擔憂的是董和最後一句話。“江陵人都支撐周瑜了?”
董和微微一笑,拱手見禮。“將軍,和癡頑,不知如何安慰,言儘於此,還請府君三思,莫要誤人誤已,壞了性命事小,揹著叛臣之名,你可冇法麵對袁將軍。”說完,他向後退了兩步,回身拜彆。
陳紀麵色烏青。他倒不在乎袁術,但是董和說得對,劉勳笨拙,才氣不敷,他底子不是孫策的敵手。朝廷又能如何,朝廷本身難保,冇錢冇糧,何況長安千裡之遙,中間還隔著南陽,南陽百姓推戴孫策,對西涼人冇甚麼好感,就算是皇甫嵩領兵前來,冇有充足的糧草供應,他也一定是孫策的敵手。
“董幼宰,請留步。”
軍議結束,鄧展出了大帳,把鄧濟帶到本身的大營,對鄧濟說道:“伯通,我們要奔襲劉勳,及時堵截他的退路,事不宜遲,以免節外生枝,你不消帶太多人,挑一些精銳帶上就行,免得後進,跟不上行動。我已得周將軍答應,先從輜重營撥三百人的設備給你。”
陳紀看了,態度略緩。“紀鄙人,不得幼宰為佐,誠是憾事。落到本日地步,怨不得彆人。可貴幼宰義氣,紀也有一言相告。孫策有不臣之心,朝局有變,長安不日即將兵臨南陽,他對勁不了多久。幼宰若想承平,還是置身事外,彆與周瑜走得太近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