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在內心罵了一句。好個屁,你是不在宛城了,可阿誰杜畿比你還狠,行刺史事,與南陽太守閻象、宛令杜襲一起盤點南陽豪強的家底。身為世家,哪家冇點見不得人的陰私事,哪個冇有做過點違法犯禁的事,不查冇事,一查必定有事。杜畿把這些事查清楚,一一公諸於眾,將一大半剛從南陽獄裡放出來的世家豪強又抓了出來,並且名正言順。荊州刺史的名頭一下子就響了,找他告狀的人絡繹不斷,宛城的世家豪強成了過街老鼠,大家喊打。
“好,好,很好。”
當值的士卒不曉得費了多少口舌才勸退了那些八卦之火熊熊燃燒的百姓。在得知孫策成為小霸王,而他們就是小霸王麾下的懦夫時,頓時感覺與有榮焉。再加上涅陽百姓感激他們守土有責,免不了奉上歌頌之詞,更讓他們充滿了高傲感,胸脯挺得老高,走路帶風,比孫策還要像小霸王。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麵對一言分歧就屠城的徐榮,即便是被孫策搶了的世家豪強也感覺孫策更輕易接管一點,畢竟他隻要錢,不要命啊。
孫策請宗承等人入帳說話。一群涅陽土豪陪坐,但他們隻是謙虛地笑,冇幾小我敢在小霸王麵前胡說話。宗承作為名流,當仁不讓地成了代表,和孫策談判。實在他大部分時候都在宛城,很少回安眾,這些土包子想見他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也不曉得是哪位學貫五經的高人完美了這項實際,總之小霸王的名頭很快就在百姓口中傳播開來。有政治經曆的讀書人如趙儼、宗承等人還感覺小霸王這個外號有些不當的時候,淺顯百姓已經說得熱火朝天,很多人趕到大營周邊,想一睹小霸王的風采。
換作幾個月前,孫策想見他也不輕易。時過境遷,現在改成他求見孫策也要預定了。在大帳外等了大半個時候,孫策終究把他們請進了大帳。
“依愚計,將軍可進逼穰縣,與徐榮對峙,集結周邊諸縣,圍攻徐榮。”
孫策很沉痛地歎了一口氣。“為將者,守土有責,我既承袁將軍遺命,入主南陽,固然德淺才薄,也不敢有稍許懶惰。固然接連小勝,但才氣有限,兵力又寡,一向未能擒殺徐榮,真是愧對南陽父老,愧對南鄉、順陽兩縣的死難百姓。世林先生,宛城諸君還好嗎?”
宗承有苦說不出。明知孫策是用心的,也隻能裝出一副不在乎的模樣。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看到婁圭在孫策身邊,宗承在難堪的同時又鬆了一口氣。孫策能接管婁圭,應當另有籌議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