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文若”二字,荀彧心中一暖。士孫瑞比他年長一些,亦師亦友,一向都以字相稱。比來產生了很多事,特彆是王允歸天以後,年紀稍大的黨人遭到天子蕭瑟,他卻被天子重用,士孫瑞等人也和他冷淡了,能不見麵儘量不見麵,實在見了也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言必稱令君,再也冇人稱他文若了。
荀彧沉默半晌。“君榮兄,黨人的情願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天下承平。你假想一下,如果袁紹如願,鼎立新朝,天下就能承平嗎?”
不消說,半天以內,這個動靜就會傳遍三公府,然後又會通過分歧的渠道傳到分歧人的耳中,全部長安的情勢都會遭到影響。
“求之不得。”
兩人上了車,馬車沿著大道向西安門駛去。在車中坐定,關上車門,馬車起動。荀彧向士孫瑞拱了拱手。“君榮兄,彆的冇有外人,有一件事要向你就教,還望君榮兄一吐胸臆。”
他到現在都冇法瞭解為甚麼袁紹會變得那麼殘暴,竟然要殺自家人。為甚麼會變得那麼急功近利,董卓未滅就與袁術內鬨,派人爭奪豫州。因為袁紹進犯袁術,導致袁術戰死,孫策得以坐大。又因為黃琬、王允要支撐袁紹,朝廷與孫策為敵,生生把孫氏父子變成了朝廷的仇敵。
荀彧也不催他,悄悄地等候著。士孫瑞是右扶風平陵人,平陵有諸多大姓,班竇韋宋都是大族,士孫氏是富戶,家財億萬,但與宦途無關,在平陵很不起眼,乃至被人看不起,士孫瑞能夠退隱是個不測。他的從叔士孫奮被放肆將軍梁冀殛斃,梁冀身後,朝廷為了安撫士孫家,答應後輩為郎,士孫氏是以得以入仕。但士孫瑞能出人投地是因為他本人的才調。中平五年,涼州王國兵變,攻陳倉,三輔震驚,京兆尹蓋勳募兵應戰,士孫瑞以部曲為鷹繇都尉,力戰有功,隨後又幫手王允安定董卓之亂,隨後一步步升遷,四十餘步便官至司徒。任大司農之前,他就是尚書令,算是荀彧的前任。
“南市新開了幾家酒坊,傳聞來賓滿門,很受歡迎。我們去那兒看看,順順嚐嚐新酒?”
荀彧笑著應了,讓侍從去宮裡調車,又對士孫瑞說道:“司徒,我們走兩步吧。”
士孫瑞沉默不語。同為黨人,他能感遭到荀彧的無法。他不像荀彧、王允那樣激進,曾多少時,他也感覺殺了董卓就能天下承平,以是纔會參與王允的打算。他們如願以償,殺死了董卓,但是天下呢?承平仍然遙不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