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扶著袁紹的手臂下了車,並肩走了幾步,收回擊,由崔琰和鄭小同在兩側扶著。袁紹扶他是為了表示恭敬之意,意義到了就行,不能太當真。鄭玄看了一眼沮授、耿苞等人,一一點頭請安,來到一旁袁紹籌辦好的席中落座。他趕了這麼遠的路,現在終究能安坐半晌,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袁紹見狀,再次為舟車勞累表示歉意。
袁紹不聽。他等不及,他要主動打擊,逼孫策來援。說來也巧,袁紹下達築堰的號令方纔兩天,征發來的民伕們方纔擺開築堰蓄水的架式,標兵來報,孫策分開了葛陂,步騎兩萬,正向北進發。
袁紹被那首歌謠擾得心神大亂,恨透了孫堅,恨不得立即致孫堅於死地。他一刻也不想遲誤,連夜擺設任務,命令征發四周的民伕,圍堰蓄水,要水淹浚儀城。
他不肯保舉崔琰當然是因為清河崔氏不如博陵崔氏,更因為崔琰和袁譚談得來,恐怕袁紹忌諱,覺得他和袁譚有甚麼勾搭。郭圖明知這一點,卻還是把崔琰帶來,又讓袁譚送車給鄭玄,擺瞭然就是要為袁譚張目。他覺得是袁紹的親信便能夠肆意妄為嗎?觸了袁紹的逆鱗,拂了袁紹的意,就算你是親信也一樣會死。
蔡邕學問賅博,號稱通儒,名聲、學問比他強的屈指可數,鄭玄無疑是此中一個。袁紹一向在思疑孫策派沈友搶占青州,不但是為了搶地盤,另有搶鄭玄的詭計。現在鄭玄被袁熙送到這裡,他總算鬆了一口氣,卻冇想到袁譚竟然搶先一步,送了鄭玄一輛車,博得了鄭玄的好感。
袁紹頭戴幅巾,身穿長衫,不像一個批示千軍萬馬的大將,倒像是一個飽學儒生,配著白晳的國字臉和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髯毛,出身高門的貴公子氣質展露無遺,絕非裝就能裝得出來的。他拱動手站在路邊,神情恭敬地看著緩緩駛來的馬車,馬車方纔減速,他就趕上一步,邁到車門邊,正籌辦躬身見禮,一眼看到車窗,頓時內心格登一下。
大戟士全部武裝,手持大戟站在路邊,目不斜視,身正如鬆,大戟上的綵帶在東風中輕舞,與路邊方纔吐綠的柳條相映,威武中多了幾分超脫。
袁紹趕緊擠出光輝的笑容,伸出去攙鄭玄。“鄭公言重了,你名滿天下,學通古今,紹雖家傳孟氏易,何如兵馬倥傯,學問荒廢,不敢見鄭公纔對。若非軍務繁忙,紹本該親去北海,登門受教。現在不得已,使喚鄭公勞累,極刑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