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孫策要把這段汗青的本相揭穿出來,把袁紹的真臉孔揭穿出來,不但僅是讓汗青更有鑒戒意義,也是要從道義大將袁紹和他代表的世家打落灰塵,再踏上一隻腳,讓他們永久不得翻身。

郭嘉深受孫策信賴,的確很忙,比來特彆忙。即便是隆冬,孫策的部下也冇有放鬆練習,並且各部正在調防,孫策說一個月內完成擺設,向下邳建議進犯的話不像是說著玩。

郭嘉笑笑,意味深長的說道:“我們是朋友,不開打趣。”

荀諶聽得清楚,卻感受不到一點朋友的和睦,隻感到莫名的寒意。

詳細到弘農王之死這件事,李儒是最直接的罪人。但擴大眼界,弘農王之死隻是大漢崩潰的一個小細節,李儒乃至連龍套都算不上。他不殺弘農王,弘農王一樣活不了。比擬之下,袁紹纔是這個亂世的始作俑者,董卓是他招來的,皇宮是他燒的,弘農王被廢時也是他叔叔袁隗扶著下禦座的。亂世是他的誌大才疏和外勇內怯一舉形成的。如果他明智一點,董卓不會入京。如果他英勇一點,董卓入京也掀不颳風波,該出逃的人是董卓而不是他袁紹。

郭嘉哈哈大笑。“是啊,我還是我,在鄴城,我一無是處,在平輿,我卻能青雲直上,為人謀者,豈可不慎哉?友若,我曉得你在平輿看了幾天,見了很多東西,不過你看到的都是外相,我明天向孫將軍請令,趕來陪你半天,在葛陂四周逛逛。你想看甚麼,我帶你去看。”

送走了李儒,孫策表情大好。對這段汗青記錄得比較多的史乘很多,但有一個通病:著史者大多是黨人後嗣,或者是黨人擁躉,大量的史料從一開端就離本相有一大段間隔,董卓等人會玩刀,不會拿筆,隻能由著他們潑臟水。這就像幾個地產財主批示幾個地痞搞強拆,最後屋子拆了,百姓遭了災,地痞被抓出來了,地產財主卻安然無恙,笑眯眯地數錢。

但是和袁紹一比,我那點罪惡又算得了甚麼。憑甚麼我要受知己的怒斥,袁紹卻能獲得天下人的推戴?不可,我非揭穿他的真臉孔不成。我遺臭萬年,也不能讓他置身事外,要臭一起臭。

李儒心領神會,對勁而去。

真正斷送大漢的不是董卓如許的打手地痞,而是袁家如許的世家。隻是袁紹冇能笑到最後,曹操截了胡,轉了個手,最後被司馬懿摘了桃子。

李儒暗自決計,如此這輩子隻剩下一件事可做,那就是這篇文章。不完成這篇文章,死不瞑目。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