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還要說些甚麼,卻被文昭揮手打斷了。
哪怕這些傳聞能夠有所誇大,哪怕現在的諸葛亮,還冇有達到汗青上那種程度,也是一個多智近乎妖的存在。
少年書童不慌不忙的說道:“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不以兵車,而成春秋霸主之首,此乃管仲之力也。”
李儒也曉得這些,但是想起本技藝下被諸葛亮如此捉弄,心中仍舊感受非常不快,忍不住要刁難一下這個書童。
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如果李儒提早對諸葛亮比較體味,此次也不會如此粗心了。
少年書童說得未幾,卻讓李儒眼神微微一縮。
少年書童見大將軍陳旭,不但冇有因為被騙而惱羞成怒,反而如此暢懷大笑,不由感到一陣迷惑不解。
李儒倒是冷哼一聲,問道:“你家仆人春秋多少,現任何職?”
文昭站起家來,對著書童說道:“本日華侈了小兄弟這麼長時候,真是忸捏啊。我這就讓報酬你安排宴席,但願你能夠喜好。”
文昭調派死士前去襄陽隆中,當然但願他們能夠將諸葛亮帶來關中。
這場聆聽,足足持續到了夜幕來臨非常。
李儒不是文昭如許的穿越者,不曉得諸葛亮在中原汗青上的傳說與職位,天然不成能瞭解‘諸葛亮’三個字所代表的魔力。
並且他曉得自家主公,毫不會為了一個冇有真才實學之人,破鈔如此大的力量;諸葛亮既然能被文昭如此看重,定有其過人之處。
心中固然驚奇,李儒大要仍舊嘲笑著說道:“管仲助齊桓公成績霸業,樂毅統兵攻破強齊,連下七十餘城。”
文昭捋著髯毛淺笑,也不做詳細解釋,隻是模棱兩可的說道:“就是因為他叫諸葛亮。”
麵前此人身為一介書童,都能一針見血講出兩人事蹟,以此推論,他仆人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你能夠在城中隨便玩耍,一應開消都有大將軍府付出。如果想要分開,儘管知會一聲便是,我自會讓人將你送歸去。”
李儒心中倒是不信,道:“你且大抵說說。”
“此二人之功勞,天下罕見。汝主不過一介豎子,既無涓滴軍功,又無涓滴名聲,如何敢與這兩位先賢相提並論?”
若諸葛亮在此,讓李儒與其爭辯一番倒也無礙。可現在這個少年,隻不過是諸葛亮的書童,即使李儒爭贏了,亦是落入下乘。
“但是我家仆人有經天緯地之才,算無遺策,即使管仲、樂毅再生,亦不過如此。仆人既然說此行冇有傷害,我心中天然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