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沉吟半晌,問道:“既然孔明先生也是主降,卻不知段大虎將軍為何不降?”
孫權這一說,張昭神采可就欠都雅了,一眾儒士紛繁摩拳擦掌,要和小書童論個凹凸。張昭起首發難:“一介書童如此冇有教養,想來其主也盛名之下實在難副,秦時多有士子論證,今番也剛好師法前人,向孔明先生就教就教。”
幸虧江東儒士都也是氣度不凡,竟然冇有出口成臟,也是給足了段大虎麵子。
諸葛亮一看,本來是謀士步騭。步騭的先人為周朝晉國大夫楊食,因其采邑在步這個處所,遂以步為氏。後步氏族人中馳名步叔的人,是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以是,步騭實為當時儒學代表人物。
張昭嘲笑道:“先生高臥隆中之時,嘗自比管仲、樂毅,但是,段將軍未得先生之前,尚且能縱橫寰宇、盤據城池,但是得了先生以後,卻隻見曹兵一出,便丟盔棄甲逃了幾百裡,不知是何事理?”
“不知曹軍有多少,可令段將軍聞風而逃?”席間一人問道。
“段將軍乃是當世虎將,曾虎踞北方四州,又將匈奴及鮮卑引為外援,得了劉關張三兄弟鼎立互助,天下誰可捋其鋒?此番新野得勝,不過是兵力差異,火線劉表又俄然身故,荊州舉城投降了曹操,是以冇了外援,因此纔有此敗。但我江夏將奮力抗曹,不像江東豪傑人物輩出,又有長江通途,猶要讓主投奔曹操,不顧天下嘲笑。曹操曾言,天下豪傑就他和段將軍二人罷了,由此看來,不懼曹賊者,天下也唯有段大虎一人罷了!”諸葛亮神采豐富,說的惟妙惟肖,聽的段大虎是心花怒放。
張昭起家問道:“先生受曹操大兵壓境,望風而逃。此來江東,莫非是要投奔我主?”
孫權涵養極好,笑道:“如此倒也說得在理。”
“曹操世代食漢祿,卻懷有謀逆之心。普天之下隻知曹操而不知天子,莫非還不是漢賊?公是非不分,妄讀聖賢書,真乃無父無君之人也!不敷與語。”諸葛亮厲聲道。
就在此時,門外一人厲聲大喊道:“曹軍大兵壓境,你等不思退敵之策,反而為何為難江東之客?”
“燕雀之鴻鵠之誌?”諸葛亮輕搖摺扇,“段大虎將軍曾雄霸北方四州,但是不欲百姓戰亂刻苦,冇有發兵攻占天下,是其仁也;後被賤人所害,投奔義兄曹操,審時度勢,是其明也;孤身前去北地,憑一己之力收付匈奴和鮮卑,是其勇也;看到曹操殘暴,不能複興漢室,便南下荊州,以拒曹操,是其雄也;曹操雄師來襲新野,我主命皇叔劉備照顧百姓避禍,麵對曹操天下無雙的豺狼騎,一日隻行十裡,導致兵敗,此乃仁也。諸葛亮得我主三顧茅廬之恩,幸而有博望坡之勝,火燒新野之智,決白河水以淹曹兵之謀。兵力差異之下,勝負本兵家常事,何為長史所言的丟盔棄甲,望曹兵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