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要萬死,隻要一句實話――上官太後藏著的東西去哪了?”
敵軍俘虜都已被調往頂風寨,看不到都城的亂象與臨時征兵。
如果能用在神鬼大單於身上,這東西倒是不錯,動機一閃而過,韓孺子辭職,回到泰安宮,景耀已經不在,他讓寺人找來一些菜油,澆在木匣上,一燒了之,從始至終冇有開匣。
“嗯?”韓孺子又一次不測。
“母親還記得我被楊奉接走的阿誰早晨嗎?”
景耀接連叩首,卻不肯開口答覆。
慈寧太後啞口無言,盯著兒子看了好一會,緩緩道:“景耀多嘴?”
韓孺子信賴景耀的話,大步出門,景耀癱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來。
韓孺子收回寶劍,“你一點冇留?”
又聊了一會,韓孺子派人送走侯小蛾母子,讓他們與太後一同前去洛陽,伶仃留下不要命。
這些天城裡城外儘是騎馬橫行的兵士,百姓們早已風俗,自發讓路,然後持續哭著與親人告彆。
不要命笑道:“陛下覺得那是造反之書?”
韓孺子笑了笑,“你是楊奉的好門生。”
“帶不走的就留下吧。”韓孺子站在門口說。
“你必定曉得一些甚麼,或者說能猜到一些。”
“陛下有冇有想過,教人造反就是教人做天子,以是造反之書也是帝王之書,當初在都城讀書人眼裡,這本書與造反冇有半點乾係。楊奉為何意興闌珊?因為他追隨了半生,成果泉源早在他手中,他卻冇有認出來。一樣一本書,有人覺得是帝王之術,有人卻當作勾惹民氣的秘笈。最讓楊奉冇法瞭解的是,有一部分內容就是他親身寫的,望氣者從中貫穿的含義卻與他的本意背道而馳。”
慈寧太後暴露一絲驚奇,天子好久冇叫她“母親”了,兩人一向以“陛下”、“太後”互稱,若在疇前,她會改正天子,明天卻感到親熱,“陛下必然能大獲全勝。”
“與景耀無關,是楊奉,他留下一點線索,我明天賦弄清楚。”
不要命點頭,“大抵明白,如果我冇猜錯,這是留給太後的警告。”
到了絕頂,韓孺子調頭,收起寶劍,等衛兵再次列隊以後,他控馬緩緩前行,向兩邊的人大聲道:“大楚必勝,朕與眾將士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