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臂膀(下)[第1頁/共3頁]

我說:“宋國夫人是上皇恩師杜先生的遺孀,上皇敬她,也在道理。”

本來是這個。

說著,她卻又歎口氣,道:“妾經常想起當年,有一歸去京中見她。當時,她雖已經誕下了至公子,可畢竟身材弱,遲遲未曾再懷上。皇後的祖母是以不喜,便籌措著要為國公納妾。妾便勸她,說此事萬不成承諾。這妾侍,有了一個便有第二個。實在是要納,也要本身去物色人選,找一個聽話的纔是。可國公夫人說,此事她不肯插手,隻憑姑氏主張。妾是外人,到底不好說甚麼。過了幾年再去看她,她已經生下了皇後,看著妾,卻唉聲感喟。說妾當年的話語,竟是都說中了。那妾侍一個一個進門,國公也少到了她那邊。妾當時雖是心疼她,卻也冇法,隻能安慰幾句。過冇多久,妾在洛陽就聽到了她歸天的凶信,當真是天不開眼……皇後那大喜之日,妾就心想,如果她還在,也不知多歡暢。可她不在了,來賓卻要對那幾個妾侍道賀,難玄門民氣中難過?”

“皇後切莫嫌妾囉嗦。”她望著我,情深意切,“妾說這些,都是為了皇後好。皇後與上皇自是不成與國公和夫人比擬,可事理倒是一樣的。朝中宮中,乃比國公府龐大百倍。皇後若似夫人那般柔嫩脾氣,與世無爭,全無防備,就算上皇待皇後再好,也不成保得一世安寧。”

與前次相較,四姨母容光抖擻,很有了幾分我小時候見到的模樣。身上的衣裳和金飾都是極新的,看得出來,這些日子過得不錯。

四姨母笑了笑,卻話鋒一轉:“話雖如此,可妾聞得外頭有很多的傳言。朝中宮中都並非風平浪靜,皇後不成不防。”

“還是如常。”我說。

“如此,”我點頭,“不知四姨母所說的爭,又該如何?”

不過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祝氏還未露麵,先來找我的是四姨母。

“皇後所言極是,”四姨母忙道,“妾萬不敢勸皇後去做那不賢之事,不過皇後乃飽讀詩書之人,當下亦可想一想,向來那穩坐中宮之人,都有何共通之處?”

“已是大好了。”四姨母道,“丈夫亦每日都念著要到皇後跟前叩首,但外男不成入內宮來,隻得今後得了機遇晤見皇後,再一伸謝恩。”

不過皇宮與外頭畢竟是不一樣,親戚們來,須得像覲見天子那樣,顛末層層上報準予,定下日子,方可成行。且因得入宮不易,親戚們大多是幾家人湊作一塊,逢得月朔十五之類的穀旦,入宮來覲見存候。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