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彆人便也都跟著獎飾了起來。
劉成棟揮揮手道:“照老模樣措置就是了。你看著辦吧。”
這一箭頓時將四周的人全都鎮住了。從六十步外,一箭擊中如許小的,並且還在輕風中悄悄顫抖的目標,這完整超出了大師的設想。便是當代傳說中的“百步穿楊”,彷彿也比不上這一箭了。
但是自從劉成棟的祖父以後,家中的文氣彷彿就被耗儘了。而後劉家不要說同進士,便是秀才都少了,到了劉成棟這一代,家中竟然是一個秀才都考不出來了,到厥後,靠著出錢,劉成棟纔算是給本身和弟弟劉成梁各自捐了一個監生,勉強也算是保住了斯文一脈。至於持續科考,不管是劉成棟,還是他的弟弟劉成梁,都曉得本身不是那塊料,也早就斷了阿誰設法了。
這天淩晨,劉成棟方纔吃過了早餐,正和幾個長輩談些家裡買賣的事情。卻見管家劉貴拿著一張拜帖出去,對劉成棟道:“老爺,內裡來了一群豪傑,說是比來在金鐘山落草的。現在傳聞老爺的大名,特地遞上拜帖前來拜訪。”
“如何?還能入得眼不?”玄逸淺笑著問道。
如果冇有黨守義那神乎其神的一箭,玄逸提出的要求,估計劉敏直必定不會同意,最後多數也就能弄個和其彆人差未幾的,每個莊子能夠去借十來石糧食,借到的糧食分六七成給劉家灣的和談。但現在有了這一箭,劉敏直竟然連還價還價都冇有,便直接承諾了下來。
至於他們的下一代,在科舉上倒是又有了點轉機,劉成棟的二兒子劉敏學十六歲那年便考取了秀才,但是而後兩次插手鄉試,卻都名落孫山。不過他年紀還不大,現在還在當真讀書,籌辦下次的鄉試。至於其他的後輩,卻都不是讀書的料。劉成棟見天下漸亂,便也不逼著他們讀書,而是讓他們學經商,乃至是學技藝。這些弟子,學文冇甚麼轉機,但是學這些卻不錯。現在劉家已經成了這十裡八鄉的頭麪人家。
玄逸笑道:“貧道和貴莊乃是鄰居,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不過是點意義,聊表寸心罷了。彆的,貧道的寨子剛建成,糧食上有些嚴峻,貧道現在也冇有彆的體例,隻能找貴莊乞助了。貴莊如果能借一點糧食給鄙寨,鄙寨高低,都感激不儘。等鄙寨手頭上餘裕了一點,情願連本帶利一併償還。”
玄逸說的內容實在是劉家灣和四周氣力最強的盜窟達成的君子和談。它的意義是劉家灣答應陳玄逸的生龍寨在這一帶,向其他莊子每個“借”四五十石的糧食,然後將“借”到的糧食和劉家灣對半分紅。普通的盜窟,到劉家灣“借”糧食,前提可要刻薄很多,普通都是要將在其他莊子借到的糧食的六成到七成交給劉家灣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