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商戶們揣摩著要不馬車一拉,直接把糧布往慈幼院門口的時候,官府又貼出了一項佈告。這回就不是捐款贈物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多的賦稅,吃光用光就冇了,如果能交給這些孩子一技之長,那纔是幫人幫到底。

幾個婦人一揣摩,便趕快回屋子揣了幾件舊衣出來,疊的整齊,洗的也很潔淨,領頭的婦人上來道,“大人,民婦們家中另有幾件舊衣,不求長生碑上留名,隻願這慈幼院長悠長久開下去。”

盂縣慈幼院,從短食缺衣到物質豐沛、從嗷嗷待哺到自食其力,不過是一個月的時候。就連盂縣所屬的乾州知府都被轟動了,命令命覃九寒攜妻進乾州,一則嘉獎,二則將經曆供應給各縣縣令以應用到各縣。

盂縣的慈幼院位於南郊, 屋子補葺過了一回,以是看著倒還算潔淨整齊。

貧民家的孩子早當家,更何況慈幼院的孩子比窮還慘些,無家可歸,是以,都很懂事。不說那些個子高些的孩子們,就連冒著鼻涕泡的小豆丁,也是小短腿一顫一顫過來幫著哥哥姐姐們搬東西。

有百姓大著膽量問,“那咱老百姓能捐嗎?捐了也能像縣令夫人和主簿夫人一樣,在上頭留下名字?縣令夫人捐了幾百兩銀錢,我們小老百姓可冇那麼多錢。”

商戶們拍著胸脯包管要捐,官府天然也不會讓他們白捐,長生碑上的名姓越刻越多,雖說非論多少貴賤,隻要捐了東西,便能在長生碑上留個名。但一樣是留名,背麵還會添上捐了何物,這些商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哪肯在這類事上落了下風,都是幾十袋子米糧、幾十匹麻布的捐。

覃九寒他們一行人進門的時候, 恰好是晌午餐上來的時候,刷得乾清乾淨的瓦盆被端上飯桌,白米飯中異化著幾近一半的黍米,明白菜燉豆腐大雜燴,裡頭另有些切得細碎的肥肉,油花浮在湯麪上,看著並不是很甘旨。但孩子們全都迫不及待圍了上去,捧著本身的瓦碗,分到的菜裡有一小塊肥肉,就能樂得他們眯著眼笑,戀戀不捨塞進嘴裡,用牙壓在舌頭上細細的抿。

是以,這慈幼院重新開張以後, 覃九寒一趟都將來過,若不是這一回蓁蓁說要同杜夫人前來,他大抵也不會踏足此地。

慈幼院的事一經傳了出去,就有好些商戶尋上門了,都拍著胸脯說,早就想為盂縣出一份力,可惜疇前一向不得其法,無處作為,現在這慈幼院有需求,他們做商戶的,天然義不容辭,捐糧贈物的不在話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