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覺得師矣。”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1、3子曰:“巧舌令色,鮮矣仁!”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1子曰:“為政以德,比方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平。”
2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ads;。”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成行也。”
為政篇第二論語目次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故彆乎?”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覺得孝乎?”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故行之哉?”
為政篇第二論語目次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因而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reads;。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9子曰:“吾與回言整天,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9子曰:“吾與回言整天,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冇,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18子張學乾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此中矣。”
2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