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dàn)兮其若海,飂(liu)兮若無止。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in),故長。

第九章

第十四章

淵兮似萬物之宗。

第八章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第六章

第二十四章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第十七章

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第十二章

賢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繩(min)繩不成名,複歸於無物。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故處置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六合之間,其猶橐(tuo)龠(yuè)乎?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世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跂(qi)者不立,跨者不可。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世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聰明出,有大偽;

第十五章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高低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賢人之治,

第二十二章

三十輻共一轂(gu),當其無,有車之用。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此中有精。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孰為此者?六合。

第二章

六合以是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不知常,妄作凶。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zhui)形。

第十一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shi),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乘乘兮,若無所歸。

第二十一章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埏(shān)埴(zhi)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