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莫非要嫁一個與姐姐爭寵的妾室弟弟做正妻嗎?今後姐姐如何與林氏來往?何來的正妻嚴肅與麵子?
燕喜含笑捧上了熱茶,攝政王妃接過,悄悄道:“聽聞這林氏另有一個弟弟,王爺曾與我提及過,是可貴的俊才。論起來,比信之還早過的孺子試。”
謝儇暗道,這江淮風水真好,本覺得三哥很了不起,不想碰到了燕綏,而現在竟然連這林氏都有一個超卓的弟弟。
“難怪。”庶出的就是上不得檯麵。
攝政王妃美意提點:“是庶出的。這位林大人並無嫡出的孩兒。”
“我們老爺進士落第,最是愛重三少爺,一心盼著能早日金榜落款。”蓁蓁陪在謝儇近八年,最是主仆情深,看謝儇悶悶不樂,愁眉苦臉,逗她笑道,“蜜斯切莫擔憂,三少爺返來不也說了麼,鄭大儒極讚林公子學問,說是好生預備,春闈得中的掌控還是不小的。”隻是到底幼年,名次如何不敢作保。
李氏道:“另有哪個,就是你在姑蘇見過的。聽聞這林大人也是科班出身,詩書人家,最懂禮義廉恥,竟教出了這類廢弛家聲的女兒。”
李氏笑開了眼:“不見怪就好,林氏自取其辱,不必多理睬她,調度好身子便讓她搬歸去吧。”她又瞅著女兒尚未顯懷的腹部,道,“現下冇有甚麼比好好養著身子更首要,你這胎,太醫說不是很穩,須萬般謹慎。”
“如此便好,庫房裡另有支上好的雪參,你打發人一併送去。”
蔡嬤嬤上前小聲道:“王妃的意義,老奴透了點口風,隻是這林姬太不識好歹。”
謝儇仍抱著一絲但願,扯出笑意,問道:“姐姐,這些年應當冇有第二個十二歲落第的少年了吧?”
謝儇推開了給她擦衣服的燕笑,有力地否定:“我哪能熟諳呀?”
“是哪個林氏呀?”謝儇插了句嘴。
傳聞有人曾是九歲秀才,考了二十年才落第,可見少年景名,並非功德。
謝儇攏了攏湯婆子,暴露苦笑:“你今兒也聞聲了。這林氏怕就是他的親姐姐,兩淮鹽道林大人的獨子。”
“孫小秀才?”
凡是有些家底財帛的人家,必然好生慶賀。哪能偷偷摸摸地亂來疇昔,普通來講,以林氏在兩淮的職位,必然廣散請柬,開宗祭祖,好一番忙綠高興。
蓁蓁在內心偷偷腹誹著。
“蜜斯忘了?孫小秀纔可比三少爺還早一年過的孺子試,本年才十二。聽聞孫大學士也成心讓他了局嚐嚐手。”蓁蓁如數家珍,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