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區星叛逆p>
文明紀事p>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馬相、趙祗即是綿竹(今屬四川)起兵,自稱黃巾,殺益州刺史卻儉,打擊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犍為郡(今四川彭山東)。一月之間,攻略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有兵數萬人。益州處置賈龍會聚州郡兵進討,馬相軍很快失利。p>
服虔撰《春秋左氏傳解》p>
康巨譯佛經p>
中平三年(186)十月,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西)蠻起兵拳漢,攻掠郡縣,漢廷令州郡率兵將其擊敗。p>
武陵蠻複叛p>
支婁迦讖譯佛經p>
置西園八校尉p>
中平四年(187)仲春,滎陽郡(今屬河南)民叛逆。義兵攻打中牟(今河南鶴壁西)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陣容漸盛。三月,河南尹何功率兵彈壓,義兵失利。p>
雜譚逸聞p>
雜譚逸聞p>
刺史改置州牧p>
黃巾餘部複起p>
中平三年(186)春,靈帝命令修覆上年毀於火警的南宮,先使鉤盾令宋典修南宮玉化殿,又使掖庭令畢嵐重鑄四銅人、四黃鐘,銅人列於南宮倉龍、玄武闕外,黃鐘懸於雲台及玉華殿前。另鑄加以吞吐水的天祿(傳說中的獸名)、蛤蟆,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鳥,用以灑掃門路,極儘精美,年用財帛皆從天下各地強行搜刮而來。p>
中平四年(187),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張純與其同親張舉起兵反漢。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締盟,抄掠薊縣(今北京西南),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太守劉政、遼東郡(今寧義縣)太守陽眾等。有眾十餘萬,屯於肥如(今河北盧龍北)。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寧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為帝,要求漢帝退位,公卿奉迎張舉。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進討張純,因南匈奴反而未果。中平五年十一月,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率步騎王萬,入青州(今山東淄博)、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二地,攻破清河(今河北臨清東)、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等郡,陣容甚盛。漢廷詔騎都尉公孫瓚率兵進討。公孫瓚與張純等戰於石門(今遼寧朝陽一帶),大破之。張純等丟妻棄子,逾塞而逃,退至柳城(今遼寧朝陽南)。張純之亂因而安定。後張被其部下王政所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