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來“安氏書局”的便不會有那窮酸墨客。反之來講,來此的墨客也好,公子也罷,骨子裡都帶著與生俱來的傲慢。
大曆朝啊,向來不缺好詩。上都城啊,向來不缺核心。
紅柳和水杉得了林氏的分撥,便就二人聯袂出了府門。
紅柳和水杉自也不傻,當曉得要問得這首《明日歌》何人所作,定是要從西城進上都城。這二人都是跟從林氏已久的貼身大丫環,林氏喜詩文,如果這首《明日歌》是先賢所作,林氏斷不會讓她姐妹二人出門探聽。
讀書人重名輕利,蘇府彆院地點雖不是窮山惡水,但哪兒比得上上都城的繁華?
兩姐妹進了城,當然不會像是無頭的蒼蠅亂躥,姐妹倆對視一眼,便高歡暢興挽動手去了朱雀街上最馳名的一間書坊。
想要進這間“安氏書局”,非富即貴,不是名臣之子,也如果學問通達薄有家資的青年才俊。所交之人無不是或者名聲極好,或者家道敷裕之人。
“牧善等待我多時了?那就讓他再等一等。”龐公子手中摺扇敲了敲那小廝的額頭,標緻的桃花眼一瞥紅柳姐妹,略帶戲謔的聲聲響起:“喏,本公子趕上好玩兒的事了。”
像是這類事情,其實在他們書局很常見。
您要尋高興,我家公子在牡丹閣等待您,上好的雨前龍井,特地從西郊山裡那口苦泉取來的泉水,公子品著好茶,我家公子再與您對弈一局,豈不快哉?可比這勞什子的用久了的把戲成心機多了。”
也傳聞這龐家的公子才情極高,性子卻傲。聽聞他十歲那年第一次插手了泊湖論鑒,傳聞這龐家的公子當年說了一句“泊湖論鑒,不過爾爾”,這以後多年,便不屑插手了。
兩個小廝冷眼看著門檻下兩個麵嫩的丫頭,逢人就問:“這位公子好,婢子們打攪了,敢問公子可曾聽聞一首《明日歌》?”
便也不難堪紅柳和水杉。可也不獵奇這兩丫頭嘴裡寫的極好的詩歌,想來是這類事見多了。
再說了,這類景象以往見過好些次,不過就是尋個寫詩的。一聽《明日歌》,如許的名字,便叫人感覺有趣的很。
多俗氣的詩名啊……多冇成心境啊。
紅柳看了一眼麵前的公子,……本來這就是龐府的公子啊,早聽聞,他龐府的公子詩文成就早已登封,大有與韓國公府的世子爺趙伯陽齊名的架式。隻是韓國公府的趙世子善於算學。而龐家的公子在詩文一途極有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