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憫達再懶得理這兩個不頂用的,而是回身對柳朝明一揖,道:“讓禦史大人見笑了。”
柳朝明默不出聲地從懷裡取出一封密帖,置於方纔出師未捷的燈台,燒了。
也是奇了怪了,柳昀自十九歲入都察院,六年下來,一向端著一副近乎冷酷的公允姿勢,從未見過他對誰網開一麵。
那麼方纔晏子言一番話,說仕子肇事當日,她出世入死之時,躲在茶坊裡戰戰兢兢的幾個大員裡,便是有任暄的。
朱憫達想了一想,又問柳朝明:“本宮傳聞,蘇知事是禦史大人帶來詹事府的?”
朱南羨自餘光裡覷了覷朱憫達的神采,很見機地撲通一聲跪下,卻耐不住嘴裡一團紙支楞八叉地堵著,忍不住嚼了兩下。
朱憫達非常頭疼,這兩個兄弟是跟在他身邊長大的,一個跪一個鬨,成甚麼體統?
幸而朱南羨在他又哭出來前,命內侍將其拖走了。
晏子言把她的《清帛鈔》拿給太子殿下看,朱十七卻說認得她的筆跡,引來朱憫達生疑,朱十七惶恐之下,找來任暄想轍。任暄卻怕引火燒身,隻好賣了蘇晉,把她的策論本來呈交刑部。卻又怕叫人查出端倪,纔來應天府讓蘇晉逃的吧。
眉宇間自帶一股清致之氣,竟能讓人忽視本來非常雋雅的五官。
蘇晉想到此,倒也並冇感覺絕望亦或氣憤。
蘇晉埋首道:“回太子殿下,微臣是景元十八年恩科進士。”
柳朝明微一沉默,道:“確切是對蘇知事幫十七殿下代寫策論一事有所耳聞,纔過來扣問,可惜並無實證。”
朱憫達是聰明人,方纔柳朝明一句“可惜並無實證”,他便猜到柳禦史是鐵了心要包庇蘇知事了。
朱憫達想起一句話來,滿腹詩書氣自華,隻可惜,多了三分蕭索。
映入視線的這張臉,如何說呢?
朱南羨心說,可不就是。
廳堂裡落針可聞。
眾生百態,天下攘攘皆為本身而活,天然有報酬了利字而將義字忘儘。
朱憫達看他這副冇出息的模樣,冷哼了一聲,又問晏子言:“先前讓你去找蘇知事代寫策論的本來,你可找到了?”
柳朝明看著那一叢韌如絲的荒草,俄然想起老禦史的拜托。貳心中有愧,一時之間又在想蘇晉重傷被攆去鬆山縣後,究竟是如何過來的。
雖說祖上端方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景元帝實施封藩製,每個皇儲皆氣力不凡,而七王的淮西一帶,恰是父皇當年起勢之地,這此中寄意,不必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