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寧貞天然曉得,點頭言道:“昔日建國論功,太祖天子曾賜鄙人祖父良田千畝,就在離洛陽城不遠的黃河岸邊。”
未等崔文卿開口,很有狗腿子憬悟的李師爺已是策馬而出,帶著一臉狐假虎威之色趾高氣揚的開口道:“朝廷欽差大臣、檢校隩州安撫使崔文卿崔大人前來陸氏莊院觀察,還不快快請你們陸氏族長出來驅逐。”
“那你可知你們統統的這片地步每年交納賦稅多少?”崔文卿又是一問。
說話間,小道垂垂走到了絕頂,可見一座極新而又清幽的莊院正聳峙在小山丘上麵,石牆石壁,朱門石獅,看起來很有幾分大戶人家的感受。
說到這裡,崔文卿見話題扯得有些遠了,趕緊總結性的開口道:“以是說,如陸氏如許的大族,之以是能夠讓佃農們放心賣力,最為關頭的便是他們具有較低的賦稅。”
蘇軾笑道:“你覺得朝廷會這麼傻麼?目前朝廷對於世家大族耕戶的數量但是有所規定,不能超出規定範圍以外。”
小道之上,幾人策馬慢行,馬蹄聲亦是不疾不徐。
對於這一點,不體味環境的寧貞天然是懵逼的,搖了點頭表示不知。
石門前正站著幾個身強力壯的仆人,想來應是看門護院,見崔文卿一行遠遠而來,且由軍卒保護,頓時為之一驚,此中一人飛入門中想來應是稟告去了,而另一個首級模樣的仆人快步走下了台階,對著馬隊拱手言道:“敢問諸位大人前來陸氏莊院所為何事?”
寧貞聽得是暗自心驚,言道:“這麼提及來,朝廷豈不是對於這些亂相無可何如了。”
寧貞想了想,言道:“我曾聽爹爹說過,彷彿是每年糧食所產的一成半,也就是說,每收成十石糧食,需求交納賦稅一石五鬥。”
李師爺明顯提早做足了功課,想也不想就如數家珍的言道:“啟稟崔大人,江東陸氏乃江左朱門大族,又是江南四大豪族之一,遵循當初朝廷與陸氏族長的商定,陸氏賦稅為兩成。”
寧貞點頭問道:“那既然如此,豈不是全天下的農夫們都尋求朱門世家的庇護,交納少量賦稅呢?”
“兩成,實在很能夠啊!”崔文卿感喟一聲,持續言道,“這些農夫之以是甘心成為陸氏的佃農,乃是因為成為佃農以後,便能夠享用朝廷的兩成賦稅,當然,陸氏也會對佃農收取必然賦稅,但鐵定比朝廷收取的賦稅要低很多,故而農夫們纔會心甘甘心的成為朱門大族的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