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免賦稅?何意?”寧貞獵奇詰問。
昨日,朝廷所賜的百餘保護並冇有跟從著他們同路進城,而是在童擎的帶領下,駐紮在保德縣西南的一處草原河穀中待命策應。
一起上,寧貞聽崔文卿等人說了很多,倒是對隩州的亂想模糊曉得,雖不是那麼情願開口,但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這些農夫全都是自在之身,且前來隩州之時朝廷也已經為他們安排了地盤耕作,為何他們卻還要憑藉於豪族大姓,甘心作其佃農呢?”
坐鎮保德縣措置亂民一事,離不開如李師爺如許曉得環境的地頭蛇互助支撐,崔文卿用人向來不會拘於常理,倒不會因為李師爺的拍馬阿諛和見風使舵而不重用他。
寧貞的祖父乃是跟從齊太祖南征北戰的首要謀士,厥後也成為了大齊建國後的第一名尚書令,目前固然已經病故,但建國郡公之爵還是擔當了下來。
而營門正火線聳峙著一排排拒馬木障,隨後便是一個賣力鑒戒看管的十人隊,烈烈戰旗飄零長空,隻如果碰到仇敵奇襲,營內的士卒很快就能做出反應。
崔文卿聽得一陣咂舌,驚奇道:“這麼提及來,連起陸氏那一千多人,陸氏豈不是節製了三千多農夫?”
現在,童擎正在營地內安息,聽到崔文卿到來,天然是非常歡暢,趕緊出了中軍大帳親身驅逐。
翌日淩晨,崔文卿早夙起家,在縣衙內用罷簡樸的早膳以後,就與蘇軾、寧貞同路,一道向著城外的陸氏莊院而去。
陸氏莊院建在保德縣東南,因為乃是舉族遷徙而來的江南大族,加上又是江東陸氏旁支,故而當初保德縣縣令葉長春為陸氏遴選了一處不錯之地。
可見小道兩邊全都是開墾得甚是規整的種田,很多農夫正躬身此中蒔植小麥大麥,可聞山歌聲聲,耕牛哞哞,實乃一片熾熱的場景。
聞言,蘇軾淺笑解釋道:“哈哈,寧保護你就在中樞對於農夫們的事情不甚了了,他們這麼做也是為了減免賦稅啊!”
這片地盤位於黃河岸邊的寬廣平原上,雖比不得江南路魚米之鄉那樣物產豐沛,但也絕對算得上是保德縣數一數二的好地。
崔文卿心知寧貞出身貴胄,豈識農夫征稅之苦?因而乎輕歎一聲言道:“昔日大唐亂世之際,西平郡王陸瑾主持朝政鼎新稅製,將大唐從疇昔的租庸調製稅收變作了“兩稅法”,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同一各項稅收而製定的新稅法。因為分夏、秋兩季征收,以是稱為“兩稅法”。兩稅法是對當時賦役軌製較全麵的鼎新,大齊秉承唐製,以是目前也實施的兩稅法,每年稅收遵循戶籍人數以及耕地數量停止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