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振武軍多數督折昭,竟是才子顏如玉,容顏世無雙,好一個身形娉婷,閉月羞花的斑斕嬌娥。
崔文卿一陣哭笑不得,暗忖道:我家娘子當然非常標緻,也隻要你丫不懂賞識。
坐定以後,崔文卿悄悄品呷了一口侍女捧來的香茗,環顧四望,卻見百十張案幾幾近已是座無虛席,唯有北麵最是高貴的一排案幾空置著,不消問,也是專為本日前來插手詩詞雅集的高朋們所留。
蘇軾悄悄一笑,對著崔文卿小聲言道:“文卿兄,你感覺如何?”
崔文卿聞言大囧,反倒是蘇軾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固執他的手笑言道:“如何地,莫非還捨不得你的維密娘子們不成?走吧,還是跟著我一併前去赴宴,趁便還能夠吟詩作賦一番,為大師揭示一下你崔公子的威風。”
在引領吏員的帶路下,崔文卿、蘇軾另有荷葉、蘇三順著青磚小道一併朝著胡楊林走去。
崔文卿笑道:“嫉惡如仇真男人,不怕強權偉丈夫,鄙人佩服蘇兄還來不及,又怎會怪他!”
引領吏員安排崔文卿和蘇軾落座在了北麵較為靠近首案的位置,荷葉與蘇三則站在了兩人身後服侍。
“文卿兄且慢。”蘇軾趕緊叫住了他,笑說話道,“詩詞雅集少了文卿兄如許的磐磐大才,豈不失容很多?何況待會說不定多數督也會前來,故此文卿兄還是跟從鄙人前去飲宴之地落座為妥。”
的確,在敵國的歹意誹謗下,幾近統統的百姓都覺得折昭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女男人,惡羅刹之名更是家喻戶曉。
蘇軾氣結,故作不滿的言道:“我這但是在幫你,冇想到倒是妄作歹人了?”
算起來折昭分開府中已有五六日未曾返回,冇想到卻為戔戔一場她並不感興趣的詩詞雅集回到府穀,實在令他大感不測。
初夏時節,傍晚將至,寧園內竹林青綠,胡楊矗立,茅舍亭台錯落於山川之間,一派清幽脫俗的出世氣象。
便在這個時候,不遠處驀地傳來了一陣宣呼:“各位士子,振武軍多數督折昭、府州刺史薑太東到臨詩詞雅集,請大師起家驅逐。”
崔文卿摸了摸鼻尖,笑道:“或許這就是惡人還需惡人磨吧。”
此際徐行而來的折昭,在世人的諦視下目不斜視,平靜自如,唇角蓄著雲淡風輕般的淡淡淺笑,然那淺笑當中,卻有著一種拒人於千裡以外的傲嬌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