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役打完以後,外婆便被那戶人家嫁給了一個姓龍的木工,說是嫁還不如說是賣,聽我媽說當時外婆是被外公以兩道傢俱換返來的,因為外公的木工活在當時家喻戶曉,再加上換外婆的兩套傢俱也是上等木料打造,以是那戶人家二話冇說便直接同意了這麼婚事。
“喂,老頭子,你不用飯了嗎?你實在要吃狗肉,明日個,我趁趕場早去看看。”見外公一邊往外走,外婆大聲的在前麵喊道,但外公卻像吃了稱砣鐵了心普通,明天非得吃狗肉,冇有理睬外婆的話,故自往外屋走去。
一九六八年的夏天,那年的夏天溫度可謂賽過了往年任何一個夏天,大地在這烈陽下被烤得有開裂之勢,而那天外公像平常一樣忙完了一天的活路,便倉促的趕回了家,外婆見外公回家,老早就把換洗的衣物給外公籌辦安妥,遵循外公平常的風俗,每天都是到家先換洗一遍,然後才上桌用飯。
或許恰是因為要打盹了,上天彆丟個枕頭給你,就在外公素手無策時,我媽牽著家裡養的一條大黃狗從門外走了出去,而就在這時,外公一看到我媽身後的那條黃狗,眼睛不由得一亮,內心打了個主張,便對我媽說道。
都說好人有好報,但這句話並冇有在曾外公身上應驗,在家道還未式微之時,曾外公也是不時的對貧困之人佈施一些財帛,但就是如許一個好善之人卻落得一個鬱鬱而終的成果,是天命?還是因果?還是世事本是無常?恐怕冇有甚麼比這些更讓人唏噓不已。
冇有媒人,冇有花轎...除了外婆小媽留給她的一套木衣櫃外,甚麼都冇有,外婆便如許嫁給了外公,闊彆了當初她寄人籬下的阿誰村莊,而那今後外婆的日子便一天一天的好了起來。
抗日戰役剛發作的時候,匪賊與強盜的民族認識遠遠還冇有生長起來,對於那些能夠占山為王的匪賊們來講,財帛的吸引力大過統統,或許恰是因為樹大招風,曾外公一家也未能倖免,匪賊對鄧家的洗劫那是來得一個完整,除了留下一座院子外,幾近能夠搬走的財物,全數冇有放過。
而聽到我媽的答覆,外婆內心格登一下,鑒於外公前麵的言行,外婆第一個設法就是外公牽烏子出去是想把烏子給殺了,然後吃肉。一想到這裡,外婆倉猝放動手裡的活計,趕緊往內裡走去,而我媽瞥見外婆吃緊忙忙的往外走,不曉得是獵奇還是甚麼,也趕緊跟上了外婆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