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統統上了正軌,時候已經悄悄溜到了初夏時節。
恨不得將衛慈關到小黑屋,給他筆墨紙硯,催促他每天寫滿一桌子的竹簡。
“罷了罷了,替你找幾個便是了。”
淵鏡先生的高徒啊,多麼高大上的身份,這傢夥卻跑去寫販子話本。
不寫滿不給飯吃。
要情節有情節,要內容有內容,劇情跌宕起伏、連綴不斷,斷章斷得旁人想要掐死他。
在外人看來,衛慈此舉是不務正業。
那裡不太對勁?
程丞明智上方向衛慈的說辭,但內心仍舊有些不舒暢。
“畢竟是講給百姓聽的,說得過分生澀,他們底子聽不懂。與其如此,不如用大口語。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百姓不成能對他們聽不懂的內容產生興趣。既然是寫給他們的,天然要逢迎他們的風俗。勉強算是雅俗共賞吧……百姓能聽得懂,聽得出來,這纔算勝利。”
衛慈考慮話本的內容和三觀以後,勤奮地完工了。
現在民風還算開通,有些事情早點做,今後也能省一些阻力。
古書有言: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翻譯來講就是小說家是記錄百姓的街談巷語,呈報下級,視為不入流。
“小說家?”程丞擰眉,“你要找小說家寫甚麼?”
衛慈感喟道,“程先生,您感覺淺顯百姓讀得懂孔孟之道?哪怕讓平話先生整日整日地讀,百姓也聽不懂。聽不懂,天然也不會感興趣。唯有真正貼合他們近況的,才氣被他們所接管。在慈看來,向淺顯百姓推行口語話本,並非輕瀆……還請程先生能細心考慮……”
總之,在衛慈的鞭策下,丸州呈現了一種半官方的職業――平話先生。
然後,百姓分歧認定“載馳居士”必定是一個萌妹子。
小說家,一定不入流。
因為平話先生隻要獲得州府的應允,蓋了州府的章,平話先生纔有資格在丸州地界的酒坊茶肆平話,每日不但能拿到百姓給的打賞,還能拿到州府發下的牢固人為。
現在可不是薑朝,話本小說還很匱乏,數量少、內容晦澀,淺顯百姓底子聽不懂。
第二篇則是喜聞樂見的才子才子,才子打醬油,才子全能能人,配角還是女性。
程丞將衛慈狠狠叱罵一頓,等他火氣消了,衛慈又細心解釋,程丞的態度才漸漸硬化。
衛慈:“……”
不過,衛慈畢竟是一小我,寫小說也僅限於事情以外的愛好,不能破鈔太多心力。